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关系密切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心理和身体关系如此密切,以致离开了哪一方,另一方就几乎不能运转。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身体运动除自主反射外离不开思维和情绪,比如,负责腿部运动的大脑区域在产生运动的愿望时需要心理的配合。另一方面,折断一条腿会使你感到沮丧。   不论什么时候,在利用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时,我们更愿意用从出生时就习惯的方式,也就是必须适应生存的社会。人的心理有一种天生的倾向,即把某种秩序纳入正在进行的事情中。实际上,我们喜欢对生活进行分门别类,制定规则。当孩子发现这些乐趣时,就注意倾听他们。我们制定的许多规则似乎并没有任何真正的目的或者说有什么意义,而仅仅是一种智力练习。   我们也喜欢制定一些禁令。一群玩游戏的孩子会很快找出一百条规则。但否定性规则常常有情绪方面恐惧的基础,如“不要在梯子下走”或“不要在裂缝上走。”因为恐惧而导致人们保持一致,以避免情绪上的冲突。不过这有点自相矛盾,因为我们通过观念上的冲突在智力方面有了成长、学习,发展和具有创造性。   讲人类在动物世界里有最高形式的智力起码我们这样认为是让人高兴的事。在所有温血动物中,惟独人具有自我反映与自己对话的能力。并...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必修课:表达与倾听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孩子的必修课:表达与倾听   中国家长,恐怕也是全世界最焦虑的父母,从许多人逼着孩子去吞火,好开发潜能就可以略窥一斑。   辛苦的家长到处寻访名师秘方,无非希望孩子学会十八般武艺,好赢过别人,能够找个好工作,有个较好的安身立命之处。但是,当我们的孩子所有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注定过时的知识与未来或许永远用不到的技能时(毕竟十年或二十年后,社会上会存在什么工作,会需要什么技术或工具,现在根本还没出现,而且显然我们无法教导孩子现在不存在的东西吧?)会不会排挤了让孩子养成真正有用素养的时间?   未来的就业环境,是一种专业工作型态的社会,也就是我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与一群陌生的人合作一个案子,短则几天,几星期,长则几个月,项目结束再与另一群人合作新的项目。换句话说,像我们父母亲那一辈,进公司与同一群人在同一个办公室做同样事情直到退休,这样的时代早已经消逝了。   因此,我们的孩子有没有能力很快地认识与了解一个人,并且彼此能够有效率的合作,远比专业知识重要的多了。老实说,在这个全球化高度竞争的时代,要找到任何说得出来的专业与技术,满街都是,根本毫不稀奇,随时有人可以取代,反而是团队...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快乐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快乐性格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在孩提时代。   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步入成功之路,那么,对父母来说,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可爱的快乐性格。培养具有快乐性格的孩子,你不妨注意以下十点:   家庭传统习俗会让孩子的快乐更“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习俗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孩子获得更“长久”的快乐。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有许多孩子却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比如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式、什么时间可以玩耍等等都由大人决定。他们并不像成人认为的那样很愉快。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情不妨让孩子决定。例如让两岁的孩子晚餐时选择他爱吃的黄瓜,...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性教育该怎么开口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孩子会对性产生兴趣吗?”提起这个话题,很多家长都会持怀疑态度。但事实上,孩子的性萌动从两岁半就开始了。   郑州市福斯特心理咨询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彭熠告诉记者,家长不要回避、打击孩子对性的好奇心,要巧妙应对孩子的性问题及性表现。   问题:三岁半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的?”   羞于谈性,搪塞过去:“你是妈妈从河边捡回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用轻松简单的话告诉孩子:“爸爸给妈妈一颗种子,种子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生出来就是你了。”   专家点评:事实上,三岁半的孩子,并没有完全的性意识,只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时,家长就可以尝试对孩子进行一些性教育,未必要讲得特别清楚。但切忌给孩子灌输类似“捡来”或者“石头缝”这类不科学的知识。   问题:四岁半孩子“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为什么我蹲着尿?”   粗暴地回答:“乱问什么,女孩儿就是要蹲着尿尿,这是规定。”   聪明的家长可以趁洗澡、游泳换衣服,或者上厕所的时候,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个体的器官,跟孩子说明男女身体的不同。   专家点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开始逐步认识到男女性别的不同。他们渴望通过自己...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性格易受父母影响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一、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二、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成长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关于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其他方面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这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与人沟通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创造性学习思维能力、认识和处理自己的   情绪的能力、完善的人格(自我价值的建立)等等。   (1)与人沟通的能力:孩子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介绍自己。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不同,有的讲话声音不稳,有的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有的全身颤抖。大胆举手介绍自己的只占少数。这个过程结束后,他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开始时很紧张、很惊慌,介绍完了就很舒服、很开心,好像提升了一样。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们已经减少了惊慌和紧张,更多的是开心和自然。记得在晓港西小学的课程中,有一位女同学第一次介绍自己时,全身颤抖,不断地向后退,不断地摇头,想退出不参加课程。我过去用手抱住她的肩膀,我感受到她全身都在打颤。经过几分钟不断地给她鼓励和引导,她终于可以大胆地介绍自己。跟着在第二、第三次的课程里,她已经可以轻松地面对全体了。晓港西小学的张老师对我讲:“看到这位同学每一堂课的行为改变和面上的笑容,感受到她在不断地突破。”由此可见,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2)团体合作的能力:...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成长空间取决于父母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胡雪燕/文   个性之金:   我前几天和女儿一起看《窗边的小豆豆》,最深的印象是小林校长和泰明,小豆豆当然不例外。女儿九周岁,二年级时就自己看书了,她昨天又看了三年级老师推荐看的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三年级的孩子认识很多字了,看书时旁边放个字典,极少部分不认识时查一下。我以前也总是把她当小孩子看,在二年级时她自己看完了马小跳系列和杨红缨笑猫日记系列,我才吃惊了,现在的孩子不同于我们那个时候了。我较爱看书,小时候我给她念,大了后,我念的都是学习很相关的,她觉得不自由,看的内容受限,她就自己看,爱看什么看什么,后来就自己看了。要是我读,肯定不会读马小跳之类的书给她听,她自己看书,就能看这些杂书,所以她就有兴趣。(出色的阅读能力,由看杂书到阅读文化经典作品,这个过程耐人寻味。)   但我女儿缺点也很多,除开爱看书,其它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缺陷,到现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饭有时还喂呢,自己能吃但不爱吃饭,大人喂时能吃得多点。我女儿吃饭极难,到现在才二十一千克,从小除开头围正常外,其它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指标,体重低于正常,身高略低于正常。正常体重儿童:年龄*2+8,我女儿应该是2...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挑食与偏食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挑食、偏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常见的现象。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而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又来源于各类食物,因此,如果孩子长期挑食、偏食就会造成营养的不平衡,而一旦营养素缺乏或营养过剩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挑食与偏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现挑食、偏食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受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   1-3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孩子的饮食行为主要是模仿父母,如果父母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孩子自然就容易形成同样不良的习惯。有时候,父母不经意之中说自己不喜欢吃肥肉或菠菜,孩子也就会对这些食物不感兴趣。   2、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   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调的方法,不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调,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如有的父母天天给孩子吃“蒸蛋”,很少换花色品种,孩子自然不爱吃。   3、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如果以前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愉快的情境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这都会令孩子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的心理。   4、借此控制父母。   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早期教育从何入手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孩子出生后,他的感觉器官就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逐步产生了感知觉。孩子的心理就是在各个感官和外界事物不断地作用下而发展起来的。   所以孩子一出生,首先要训练他的各个感觉器官,以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首先要锻炼婴儿的视觉。婴儿生下后十天左右就有避开刺激以及转向刺激的活动。两三周后,就能跟踪一个水平运动着的视觉刺激物。   在训练孩子的视觉的同时要注意锻炼孩子的听觉,即让孩子看到小铃的样子、颜色,也使孩子听到摇铃的声音。当让孩子看着大人伸出手指时,也要哼、啊地讲讲话。每天能定时、连续地给孩子一定的视、听觉锻炼。   在发展孩子的视、听的协调动作时,要充分发展他的运动器官,在哺乳期,就让孩子多触摸母亲的身体,使他一双小手能自由摆动或随意抓东西,一双小脚能随意伸缩地活动。   孩子到三个月时,可以在小床上悬挂一些玩具,并经常变换花样,保持最高刺激效果,再长大一些,可让他听听音乐,看看图画,教他做一些有意义的协调动作。   相关链接:   对儿童早期教育的三个重点   宝宝抢别人玩具时家长咋办   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的早餐吃“好”了吗?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实习生吴洁宇记者董纯蕾)为了准时到校,你的孩子是否睡眼惺忪冲出家门而忘了吃早餐?为了节省时间,你是否让孩子带着面包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囫囵吞枣”?从今天起和这些坏习惯说再见吧。六一儿童节之际,众专家在一场“营养早餐校园行”活动中再次提醒学生和家长,早餐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得科学。   不吃早餐“伤脑筋”   上海交通大学营养系教授史奎雄指出,不吃早餐使得午餐的进食速度相对加快,从而更易导致肥胖;而对于学生,缺少了早餐的能量输送,大脑血液供给能力会降低,血糖供给尤其偏低,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整个上午的学习效率。因此,“一日之餐在于晨”,吃早餐决不可马虎。针对中小学生当前普遍的“车上早餐”现象,史教授认为,车上的进餐环境不好,动荡、嘈杂且空气流通差,不利于早餐的消化和吸收,应尽量避免。   营养早餐“标准化”   “一顿营养早餐由三方面组成,充分的热量、合理的搭配加足够的水分。”上海食品研究所所长沈晓彭则为青少年开出了一份“标准菜单”:淀粉类主食+含蛋白质食物+蔬菜或水果+奶制品。他认为,为学生准备早餐的家长往往过于重视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却忽视了淀粉类主食,其实“饭少吃点、菜...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