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应培养吃粗粮果蔬的好习惯 所谓粗粮,是指除精白米、富强粉或标准粉以外的谷类食物,如小米、玉米、高粱米等。小儿从4~6个月加辅食后,就可以考虑吃点粗粮了。 常吃粗粮果蔬的9个好处 1.清洁体内环境各种粗粮以及新鲜蔬菜和瓜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这些植物纤维具有平衡膳食、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生理功能,起着"体内清洁剂"的特殊作用。 2.控制宝宝肥胖膳食纤维能在胃肠道内吸收比自身重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水分,使原有的体积和重量增大几十倍,并在胃肠道中形成凝胶状物质而产生饱腹感,进食减少,利于控制体重。 3.预防小儿糖尿病膳食纤维可减慢肠道吸收糖的速度,可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现象,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利于血糖稳定。膳食纤维还可抑制增血糖素的分泌,促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 4.解除便秘之苦在日常饮食中只吃细不吃粗的宝宝,因缺少植物纤维,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让宝宝每天适量吃点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可刺激肠道的蠕动,加速排便排出,也解除了便秘带来的痛苦。 5.有利于减少癌症儿童中癌症发病率上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宾汉姆等曾...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让孩子乖乖把蔬菜吃下去可能比较费劲,这时把它榨成汁就好了。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湖北省中医院儿科刘晓鹰教授介绍,膳食纤维素就像海绵,对水、无机物等有吸附作用,能刺激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结肠的停留时间。 这对儿童尤为重要,小孩不懂事,常有不爱喝水、不喜欢食用粗糙食物的习惯,加之贪玩经常错过排便时间,导致大便干燥造成便秘。 蔬菜中的番茄特别适合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食用,因为番茄中除了膳食纤维,而且含有番茄红素、糖、维生素A、B、C、D以及有机酸和酶等,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3~4倍。 不仅如此,对于牙齿发育不全的宝宝来说,喝点番茄汁效果也不错。番茄汁的制作很简单,将新鲜番茄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即可自动生成,饮用时也可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 刘教授强调,各种蔬菜汁一定要兼顾食用,千万不能偏食,可以选番茄汁、胡萝卜汁、芹菜汁、白菜汁等等交替食用,如果天气温度不高,一定要给蔬菜汁加温后再给宝宝饮用。 此外,蔬菜汁能控制儿童肥胖,可使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增加,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由黑白到彩色逐渐过渡的;而孩子感觉中的味道,也经历了一个甜咸酸辣苦的接受过程。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表示,婴儿对味觉的敏感,先于视觉和听觉,仅次于触觉。它在母亲怀孕时已产生,出生后,即可感受到不同味道,长到6个月后,就发育得差不多了。只不过,婴儿还小,不知道如何表达,多数时候,只能摆出皱眉、撅嘴的表情,或是通过哭闹抗议。 通常来说,婴儿最早会对甜味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婴儿天生对母亲的乳汁敏感,而母乳里就含有微微的甜味。此外,甜味食物里一般都含有糖分,口感较柔和,不仅不会对婴儿稚嫩的口腔和胃肠道产生刺激,容易被消化吸收,还能起到补充能量的作用,符合婴儿的发育需求。 在甜之后,婴儿会先接受咸味,再到酸、辣、麻等,最后才是苦味。对此,杨健解释说,这与孩子身体发育的生理需求有关。甜味食物多是碳水化合物,能产生热量,属于身体发育的第一需要;咸味食物多含盐分,属于身体发育的第二大需要;酸味食物略有刺激,但有助肠胃消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营养,因而随着身体需求的不断增加,宝宝对酸味食物也会主动接受;苦味刺激强烈,一般生理情...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发作时,如果妈妈叫唤宝宝,一般很难叫醒。宝宝常会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在继续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面对妈妈的安抚、拥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自行入睡。夜惊可一夜发生数次,也可能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部分宝宝夜惊时伴有夜游。 宝宝夜惊的常见原因:主要为焦虑、受惊等心理因素,如家庭成员的重病和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导致的焦虑和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妈妈可以做的 1、如果发现宝宝夜惊,妈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轻声细语地哄他,让他安定下来继续睡觉。 2、不要让宝宝接触到恐怖紧张的场景。 3、不要让宝宝睡前太兴奋。 4、不要让宝宝在睡前吃得过饱。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依然夜惊,或是某一段时期内宝宝夜惊频繁,妈妈应仔细观察并带宝宝前去求诊,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宝宝患了以下疾病: 1、可能是脑发育不全。脑发育不全的孩子的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组织不能起很好的协调作用,所以引起频繁的夜惊。妈妈应带宝宝去就诊。 2、可能有癫痫病。夜惊可为癫痫的早期...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每个新生宝宝枉夜间都会醒来吃两三次奶,整晚睡觉的情况很少少见。3周、6周、3个月和6个月左石的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期,很容易出现整天都饿的情况,如果夜间不给宝宝吃奶,宝宝就会因饥饿而哭闹。 纠正两种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1:不利妈妈的睡眠 夜间哺乳不仅不会影响妈妈的睡眠,恰恰相反,可以提高妈妈体内有镇静作用的荷尔蒙水平,哺乳后可以让妈妈的心情放松,更容易入睡。同时,除了满足宝宝的需求外,乳汁中还含有天然的催眠成分,也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加安稳。 传统观念2:不利妈妈产后恢复 很多妈妈担心夜间哺乳会身心疲惫,不利产后恢复。但研究表明,夜间哺乳能释放出大量的雌、孕激素,促进子宫收缩、复原。 此外,如果妈妈夜里间隔五六个小时不喂奶,乳腺得不到刺激,会造成乳汁分泌量下降,乳房也会因涨奶而肿胀,到了次日早晨再喂时,宝宝叼不住奶头,而减少了乳汁的摄入量。 可见,不论是对宝宝,还是妈妈自身,夜间哺乳都是很有好处的。 宝宝夜间喂奶的注意事项 不要让孩子含着奶头睡觉——这样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吃奶习惯,更不利于牙齿的生长发育而且...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宝宝 想要养育一个聪明的宝宝,就要为他打造一个发达的大脑。我们要挖掘婴幼儿的潜能,就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决定了一切。 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接近成人。也就是说婴儿从怀孕到出生,大脑细胞的数量就已经长好了。 第二个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大脑就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脑细胞的体积和其他很多东西还会长起来。出生之后,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到三个月时灰质脂肪沉积完成,6个月DNA含量停止增加,到12个月,少突神经胶质细胞达到成人的70%,3岁的时候小脑发育基本成熟,3~4岁神经髓鞘化基本完成。 神经网络的形成 神经纤维的髓鞘像电线的绝缘层,可以使神经元准确传递信息,速度非常快,分工明确,效率也更高。那么刚出生的时候,神经纤维髓鞘形成非常少,神经纤维也非常短,非常少,到3~4周岁的时候,才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的过程。 神经元表面积的60~80%被突触占领,神经元如果没有...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宝宝太安静警惕脑损伤 因缺氧而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出生后大都表现得特别安静,不爱哭,或睡眠时间短、睡不熟,很轻微的响动就可以使其惊醒。 有的患儿则表现为哭闹不停。由于患儿易惊醒和爱哭闹,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缺钙而进行补钙治疗,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导致孩子脑损伤的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核黄疸、严重感染性疾病、低血糖、脑瘫、脑发育不全、多胎,以及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或严重心肺疾患等。因此,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婴儿,家长要特别注意观 察。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诊治,不要擅自进行补钙治疗。 发生脑损伤的孩子生长不仅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说话、走路比正常孩子晚,到了学龄期,还会出现多动、烦躁、脾气暴躁和癫痫等后遗症。所以,发生脑损伤的孩子,最好能在出生3个月内得到系统的脑康复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中药治疗和早期功能训练等。即使 中枢神经系统某处受到损害,经过适当的刺激,仍有可能建立代偿功能,同时使大脑的其他部位得到保护。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1、与家人或保姆同时照看宝宝 妈妈可以离他远一点或做自己的事情,让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让他看到你。 2、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 经常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人多的地方,把宝宝介绍给其他的孩子和家长,让宝宝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3、缩短相处时间 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让宝宝用更多的时间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比如,以前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多达90%的时间,现在你可以抽出30%的时间给爸爸、30%的时间给其他的人,让宝宝逐渐适应与其他人相处。 4、疏远但不要突然离开 妈妈不要觉得宝宝反正自己会玩,或者反正他睡着了,发现妈妈不在哭一下就好了,这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赖妈妈的心理。 5、让宝宝学会与别人合作 宝宝平时玩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或与妈妈一起玩。但时间长了,宝宝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时,妈妈可以把两个人的游戏设计为多人游戏,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比如两个人的传接球游戏,可以设计为三人、四人传球,让爸爸和其他人也参与进来。 (编辑:邓亚平)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为什么不愿独处? 有许多心理原因,比如:缺乏安全感;一个人有些游戏(如拍大麦、拉锯等)玩不起来;听的故事没讲完;有要求无法表达(如要大、小便,要喝水等);有话想说没有人听;搭积木老要倒,没有人帮忙等。在众多原因中,缺乏安全感是主要的。 对待这样的孩子,可以试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1、向他保证你一定马上回来。可能他以为你离开了,就不回来了,他就不安全了。可以和他玩一些关于物体永久性的游戏,让他知道一个东西(如一个小熊玩具、一个茶杯、甚至于一个人、你),虽然他没有亲自看见,也还是在那里的。妈妈走了,也不会消失,还会回来的。 永久性的游戏可以这样做:玩捉迷藏(藏在门背后、沙发后面等);玩找失去的球(把一只乒乓球当他的面滚到一只布袋里);玩盖布下找娃娃(把一个小娃娃当他的面用手稍盖好),然后跑出来、当他面掬出球来、打开盖布抱出娃娃来,让他懂得东西,甚至人,暂时看不见,并不等于永远没有了。懂了这个道理,你离开一会儿,他就不会跟出来了。 2、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他想离开你到别处去拿个东西(如一只小汽车)或到房门边听听楼下的汽车声音,你就鼓励他去,让他离开你。...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Q:我家宝宝一岁八个月了,从四十多天开始一直都由保姆带(包括晚上睡觉),原来性格很开朗,不会依赖任何人。爸爸、妈妈、姨姨无论谁带都肯。今年姨姨回去过年,因家中有事晚一个月过来,没办法只好放幼儿园。刚开始都还正常。不哭闹也会和小朋友玩,可十天后突然变得离不开妈妈。一整天都要妈妈抱,怎么哄都不肯。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现在姨姨来了也不要姨姨。请问该怎么办? A: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具体表现。孩子突然换了人、换了环境,而你们缺少了必要的铺垫,于是孩子内心接受不了,随即心理产生恐惧,但是他又限于能力,表示不出来,若干天以后,孩子醒过神来,于是就发泄了出来,一定要随时看到妈妈才会感到安全。此时,妈妈是“安全”的象征。 一句话,孩子被你们大人给“伤害”了。 解决措施: 妈妈有空一定要抱孩子,孩子只要要抱,一定不要拒绝。 这段时间,妈妈干什么都要争取带着孩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安全。全力创建一个让宝宝有安全感、有依靠的生活氛围。 同时妈妈要给孩子解释姨姨走、把他送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原因。能用拟人的、生动的故事解释更好,这样能让孩子容易理解些。孩子是懂些事情...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