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自控能力?
所谓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自制力总是强的,但个体间也有强弱之分。而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冲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他们常会表现出自制力比较弱。如: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巧克力,孩子也知道。但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巧克力糖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便趁妈妈不在家时拿来吃了,而到了吃饭时,他们就不能好好吃饭了。
(1)想要的东西不能随便得到;
(2)立下的规则坚决执行;
(3)角色转换。
★孩子自控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1、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
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有强烈地依赖心理。学校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孩子在家时,心理上产生放松的感觉。
2、由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溺爱孩子,对他们放松要求;保护过多,对孩子包办代替;教育方法不得当;忽视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二)自控能力小测试
1、“这是最后一次了”是你常用的口头禅。(是)(否)
2、你经常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是)(否)
3、你总是不等到月底就花完这个月的零用钱。(是)(否)
4、你是个很好说话的人,说服你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否)
5、你经常不能完成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是)(否)
6、你经常陷入接二连三的麻烦中。(是)(否)
7、你经常去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并深深地沉溺于其中。(是)(否)
8、你经常赖床。(是)(否)
9、你的保证与诺言已不太被相信了。(是)(否)
10、你每次到超市购物都超出原来的购买预算。(是)(否)
如果回答“是”,请记1分,回答“否”记0分。
听好要求了,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
把你每题的分数加一加,总共是多少呢?
下面我们宣布测试结果:
得分为1---3分说明:抵抗诱惑的能力强。
得分为4---10分说明:易于向诱惑屈服。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1、培养孩子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自控力:
①一份孩子自定的行为保证或进步计划书,并签上名字以示决心;
②一份孩子与家长共同订立的奖罚书面材料;
③孩子每次违反后的实际情况及处理情况(孩子签名确认);
④孩子每次违反后,处理后写下的反思或心得;
⑤孩子每次进步或受表扬的情况记录(红笔书写,老师、家长签名确认
这样做的好处:
①人都是要面子的,白纸黑字地写着,就算是大人也会感觉得到事情严重,何况学生。
②坏事好事一齐摆,学生内心进行对比,感觉到还是学好时心情愉快,慢慢懂得向好;
2、通过他人合作的方法,锻炼自我控制能力,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他制”。可以通过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来进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实施。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力是相当薄弱的,如果这时候没有外力的促进与监督作用,除非他们有过人的意志力,否则是不可能自己形成良好的自制力的。举个例子说吧,一位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在上五年级时,给的零花钱是有限的,但他经常买零食吃,月初给的钱两三天就花完,以后的日子就只有馋的份儿了。于是,他就请好朋友帮忙替自己管理零花钱,每天给一定的数目。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自制力。
3、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因为自制力不是一念之间产生的,也不是下定决心就能立刻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给孩子规定从明天开始就要好好学习,他们达不到目标时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和无能感,丧失改变自己的信心。所以,自制力的形成不要期望一蹴而就。比如,可以让孩子在第一周时每天学习1个小时,玩15分钟,倘若做到这一点的话,第二周每天学习1个半小时,玩20分钟,再做到这一点的话,就可以每天学习2个小时,玩30分钟。当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任何坏习惯的改变或好习惯的形成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请记住,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且不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地锻炼自制力。
3、通过激励的方法,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已形成的自制能力。当孩子有了好的变化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激励,这种行为可能会退缩,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们可以采取以赞赏表扬为主,物质刺激为辅的手段来对孩子进行奖励。赞赏表扬时可以用真诚的赞赏的语气对孩子说:“你真的长大了,如果你坚持下来的话,你一定会成功的!”尤其是那些平时很少跟孩子交流的家长,家长的关注会让孩子更加坚定自我控制的信心。外在的物质刺激不要过于频繁,而且最好用于结果而不是过程。比如,当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有了实质性的成绩,你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像全家一起去动物园啊,或者给他买一直想要的一本书、一个玩具等。而不要说:“你今天要是能连续学习两个小时,我就给你买件新衣服!”那样做,会使孩子的自制力形成的过程带有表演性质,不利于孩子真正发展。
可见,自控需要榜样。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发展。比如有位妈妈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电视机旁做作业;周末你没按时起床,孩子也趁机躺在床上看小说,放弃英语早读;父母忙起来顾不上整理房间,孩子书桌上讲义、卷子、本子也越堆越乱……所以,一个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动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
5、要注意电视、音乐、电影和电子游戏上暴力的等级,然后明确无误地给孩子定下要求,而且以后要坚持实践这些要求;
许多孩子知道迷恋游戏不好,但屡戒屡犯。可见自控力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的毅力。有的女孩子一度痴迷言情小说,不仅成绩滑坡,还精神不振。但有的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说不看就不看,克制力非常强。孩子强大的自制力量并非天生,而是得益于我们从小对他进行的意志力培养。一般来说,父母会在孩子成功之后给予赞美和鼓励,对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自制和努力也不会视而不见。
有位父亲是这样对孩子的:孩子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都一团糟。父亲决定通过规则和纪律,来帮助儿子拥有自制力。他先找儿子谈心:“有人作息没规律,损害身体,进而影响学习,甚至弄得心情很差。可见,不按时睡觉、起床的小毛病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说:“我也想改正缺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父亲说:“那就让规则来帮助你。”
通过讨论,父亲和孩子签下暑期规则:每天只吃一次冷饮;每天看半小时动画片;做完一门功课,收拾好课本再做另一门功课;晚上9点30分上床,背两个单词后熄灯;平时打篮球1小时,自己洗运动服。规则不多,只有5条,但订了就坚决执行,不马虎不迁就,更不允许任性骄横,为所欲为。两个月时间,孩子进步神速。因此,给孩子订立规则,要求他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对于自控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6、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
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内在的奖励制度,这样他就能对自己做好的工作感到满意;带孩子到商店去以前,要估计到孩子要求买玩具而哭闹,父母事先要和孩子讲好条件,只许看,不许买,不听话就不带你去。如果孩子表现好,答应他回家后给予糖果以示奖励。
7、家里是孩子通过不断摸索学会控制冲动和应付压抑情况最好的场所。在游戏与活动中,不断强化孩子的努力与行为,他最终能应付自如;有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刚上学,还不适应小学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难以控制自己。有的时候上课插嘴、坐不住,甚至抢同桌的文具。对7岁左右的孩子,说教很难起作用。后来,孩子的妈妈发现在家庭的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女儿的自制力效果极佳。比如让她当“老师”,她就很有耐心和礼貌。学校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当“交通警”,她竟能站15分钟“指挥交通”而不乱动;和同伴玩娃娃家,女儿当“妈妈”,她立刻变得柔声细语起来。活动和游戏能让孩子的自制行为日益积累,内化成为习惯。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和游戏,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动的条件下发展自制力。
8、孩子们需要操练做出道德上的决定,因此要帮助孩子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引导他去做出安全正确的决定;这样,他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
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让孩子逐渐形成评价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规则。有的父母总觉得和孩子讲道理是白费力气,不如直接命令,其实真正的自控恰恰来自于孩子的理解。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又不能放弃耐心说服,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掌握一套评价自己行为的规则,达到真正的自控。
当孩子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恼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产生积极的思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的。例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争抢玩具,在放弃时,你可以教他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让给他玩,过会儿就可以轮到自己了。”
★注意事项:
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年龄特点。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学前儿童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与中学生不同,小学生中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也都各有特点。培养自控能力,必须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认识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循序渐进。对学前儿童的培养,主要是在行为上,着力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则要注意在观念上打基础,并引导他们化知识为内在的信念和意志,懂得以观念统率行为。其次,要注意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即施教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父母教育子女切忌高高在上或对立、顶牛。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无论是同胞兄弟妹妹,甚至是亲生子女,都各有各的特点,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他的心绪和所思所忆,也因时间、地点、环境,年龄而各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就要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各个方面,从而审慎地选择有利的教育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三,要使被动的教育逐步转化为自我教育。人的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家庭教育比之学校教育则为时较长,教育机会亦更为经常。但所有这些,都属于外在的条件。我们说,高明的老师不仅教人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人会学,尤其是培养自控能力,不把被动的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的质的飞跃。但这个飞跃并非一次性的,它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可谓之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自动化机制。因此,我们认为激发自我教育的情志,是培养自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孩子自制力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急于求成,在这过程中还可能会有反复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孩子锻炼自我控制能力铺好路,搭好桥。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