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是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动,如何进行教育呢? 新生儿有自己的身心特点。 视觉:出生后他的双眼运动不很协调,有短暂性的斜视,见了光亮会眨眼、闭眼和皱眉,并逐渐能对视野内的物体产生短暂的注视,目光可跟随近距离的物体移动。 听觉:听到声音时能安静一下,停止啼哭,对较大声音能引起象是吓了一跳似的拥抱反射。 味觉:已经发育良好,尝到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时能以眉眼舒眉、伸舌或挣扎等等表情来表示欢迎、厌恶、拒绝。其他嗅觉较弱,但强烈刺激性气味能引起反应,温度觉和触觉也较灵敏,痛觉比较迟钝。 以上这些特点,说明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被新生儿所感知。新生儿的早期教育就从训练五官感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入手,挖掘其智力和其它能力。 婴儿出生两周后,父母要为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可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0~40厘米处吊一个色彩鲜艳并有响声的玩具,并慢慢摆动,逗引孩子的视线,训练孩子目光固定和眼球的协调动作,并逐步训练追视活动,以此来发展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可以用小手铃等音响玩具,在其耳边轻轻摇动,训练听觉反应;放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使孩子保持良好...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事实上,孩子自从降生以后,就不但在生理上开始了一系列的机能活动,而且在心理上开始了感知外部世界。 一定要抢在人生早期同时精心养育好孩子的两个生命。 满月新生儿的的正常智能状况大致为: 能俯卧抬头片刻。 能听声音用眼睛找声源。 能发生细小的喉音。 能与父母对视片刻。 逗引时会发出微笑。 〖专家建议〗新生儿的心理训练 一、训练五官 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五个通道。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的各部分积极活动。所以婴儿首先要训练五官。 (一)视觉训练: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就能注视或跟踪移动的物体或光点,新生儿喜欢看轮廓鲜明和深浅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喜欢看红色的物品,更喜欢看人的笑脸,看的最佳距离是20厘米。可按如下方法对新生儿进行视觉训练。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以下列出了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也许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所有这些,但选择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也有不错的效果。你还可以问问孩子想要做些什么,这些活动会使你的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生动又有趣的事。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参加成人培训班,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 1)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园艺、制作模型、天文或任何事情。 2)与孩子一起唱歌,念韵律诗和歌谣。 3)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 4)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 5)在家里放一本百科全书,以便孩子问问题时查询。哪怕一本老的、旧的版本也能回答大部分的问题。 6)在家里存放些好书,有些书可在旧书店或者图书馆拍卖减价出售时购得。 7)关注孩子的兴趣。 8)就你在电视上所看到的事件进行谈论并向孩子提问。 9)关掉电视机,制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10)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以进行其它学习活动,比如读书、探讨问题。 11)吃饭时让家人谈论他们最近学到的新知识。 12)为你的孩子提供一个专门放书的地方。 13)在家里...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孩子最容易发生哪几种意外伤害呢? 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是车撞伤。意外伤害中首位死亡原因。车撞伤后果轻重不一,多见头部受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多为5~9岁儿童。 二是溺水。以夏秋季、农忙时为多。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为0~4岁儿童,在水渠、池塘、水库中溺水的多为5~9岁儿童,在游泳中溺水的多为10~14岁儿童。预防的办法是对小儿加强看护,对大一些的孩子加强安全教育。 三为烧、烫伤。可因失火、炉火、火柴、电器、电熨斗、电炉、热水、热油、蒸汽、爆竹、强碱、酸等造成。 四为中毒。误服药物发生中毒多见于0~4岁儿童。毒物有氟乙酰胺类灭鼠药、有机磷农药、鱼胆及煤油、汽油等。 五为跌落。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 六是窒息。吸入异物是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异物的种类繁多,以植物性异物占多数,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等。另外,还有其他物品,如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纽扣、笔帽甚至铁钉、图钉;此外,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七为动物咬伤,随着家庭...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灵魂之窗,对新生儿而言,各种器官正在急速发展之时,如果眼睛发生了一点闪失,恐怕就会造成一辈子无法补救的缺憾,所以新生儿的眼睛检查极其重要。 新生儿的视力发育 要了解新生儿的眼睛异常,首先要了解婴儿的视力发育。例如小宝贝的视力如何?她看得到吗?或者他到底看得清楚吗? 其实,刚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他的视力大约只有0.01,世界对他而言,也许只是一片朦胧、混沌不清,一直到六个月大的时候视力才为0.05,但从此以后,小宝宝的视力便开始突飞猛进,一岁时便可达0.2,直到四至五岁时,便可达到1.0成人的标准视力。 如果在这段视力急剧发育的时期,因为任何原因使视力发育中断,便可能造成视力永久性的损害。所以认识新生儿常见的眼睛疾病以及明白如何早期发现小宝宝的眼睛异常,应是所有父母的责任。 新生儿常见的眼睛异常 (一)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的眼睛因为泪腺尚未发育,无法分泌足够的泪液来清洗眼睛,加上本身抵抗力较弱,所以,只要发生急性结膜炎,通常症状都会相当地严重。一般来说,新生儿的急性结膜炎大致分为三种: 1.淋菌性结膜炎:通常病儿的眼皮...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说,“以前,因为太小的孩子不会表达,患儿在襁褓期不易发现,等长到两三岁时才发现,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现在,新生儿听力筛选检查的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如利用听力筛查仪,可在孩子出生后48小时检测听力是否正常。” 国际上对听力损失儿童一贯执行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去年6月1日起,卫生部颁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在全国正式施行,其中规定: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如不具备条件者,应告知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也能发现孩子听力异常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令医生扼腕叹息的憾事,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口齿还不清楚,这才慌了手脚,往往延误了诊疗的最佳时机。”麦飞说,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备,但对于普通家长来说,除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1.从容从大方开始 2.培养自信的语言 3.让你的笑容像阳光一样 4.积极表露你的热情 5.让表达自己成为一种习惯 6.让你的肢体语言更有感染力 7.谈吐讲究“不凡” 8.站坐走要“有形” 9.让你的行动更干练 10.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11.用音乐来熏陶自己 12.让自己的穿着大方得体 13.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 14.做个懂得静修的人 好习惯带来好心情 15.关键时刻要放松 16.紧张的时候深呼吸 17.别为小事生气 18.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9.让自己冷静不狂躁 20.及时给自己减压 21.悲观时,进行自我暗示 22.自觉保持谦逊 23.人生不时要冒险 24.用变通打破困境 25.让自己充实起来 26.虚心接受别人批评 27.偶尔吃亏心要宽 28.时时提醒自己要从容 29.经常进行自我对话 30.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31.每天自省一小时 32.进行适当的自我肯定 33.正确认识自...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婴儿半岁后逐渐添肉类辅食 天津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日前对本市婴儿辅食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婴儿的辅食中米、面等谷类食物比例偏高,蔬菜、水果适中,肉类食物摄入较少。专家认为,肉类食品是铁、锌和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婴儿6个月后每天应逐渐添加肉类食品,至少进食20至30克。 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专家李义民教授说,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和家长担心肉类食品难以消化,许多父母每天只给婴儿喂食很少量的肉类食品。目前我国儿童营养缺乏以微量营养素缺乏为主,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锌缺乏和维生素A缺乏等都与肉类食品摄入量过少有关,因为肉类食物中铁、锌、钙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比粮食中的含量要高十几倍或更多,而且其生物利用率也明显高于植物性食物,因此儿童膳食中肉类食品的摄入必须有保障。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颁发的婴幼儿喂养指导原则中推荐,婴儿6个月后每天应逐渐添加肉类食品。 此次调查显示本市6至12个月大的婴儿通常平均每天进食10克左右肉类食品,铁、锌、钙等微量元素仅为成长需要量的0.9%至22%。李义民建议,6至12个月的婴儿辅食不能只是稀饭面汤,应多摄入一些动物性肝脏、...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1.儿童行为小故事 小明最近显得有些异常,家长发现小明说谎话的次数越来越多,上次考试明明考了65分,回家却说考了85分,问试卷呢,说这次考试试卷不发了;给的30元钱交辅助资料费,硬说是丢了,结果后来发现是打了游戏机;作业做完不让家长签字,给老师说父母今天不在家。放学回家晚了说是学校打扫清洁,结果跑外面去玩了。这一段时间就发现小明很多次说谎话,家长教育多次甚至多粗,但效果显著不明显,而且越来严重,最近还经常偷偷拿家里的钱去上网玩游戏。 2.行为科学与儿童教育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是研究社会环境中各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提高对行为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它是以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为基础的。人是社会的主体,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并实现预测和管理人的行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是行为科学产生的条件之一。 如果要想教育好孩子,那么就要了解孩子的行为,理解其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们的家长一味的野蛮教育,在没有掌握孩子行为规律的情况下教...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坚强的品质是孩子的一种精神需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成才的重要保证。但是,家长们有这样的疑问:在今天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怎样做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呢? 1、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坚强品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比专制型、保护型家庭的孩子更富有坚强的品质。我的朋友冀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他的女儿与他们夫妇两人的关系如同朋友一般,他的女儿很崇拜他,凡事都向他请教。他也非常尊重女儿,家里的大小事情常与女儿商量。她女儿从小就很自信,喜欢说“让我来”,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而且很有毅力。记得她4岁那年,有一天,她想喝可乐,但刚从冰箱拿出的可乐太冷,大人告诉她,在暖气上烤烤再喝。她嫌太慢,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然后自己倒了半杯开水,把可乐放在怀里,结果她很快就喝上了热的可乐。她的这样一举动,得到了我们在场的大人(包括她爸爸妈妈)一致赞赏。现在,她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从不让父母操心她的学习,无论多晚,她都是做完当天的作业才睡觉。如果遇到难题她一定想方设法自己解决,而我的朋友冀总是默默在一旁关注着孩子,直到孩子脸...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