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改变日常习惯训练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目的:让学生明白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习惯的过程中怎样去看待不舒服的感觉。

  所需材料:无

  操作技巧:

  导师:在我们的课程中可能有很多时候会令到同学们不服务,我们今天下午的第一环节就先来体验一下不服务的感觉,如果同学们能突破不服务的感觉,将奠定你今后人生是否天天快乐,想不想体验一下?

  学生:想

  导师:那我们这个体验非常简单,用你的左右手快速交叉,先体验一下,把手拿出来,当我数到三的时候你就把手交叉在一起。一二三,一二三,放开,一二三放开,一二,有没有感觉不舒服。

  学生:没有

  导师:刚才哪些同学是用右手拇指压左手拇指的请举手

  H-作为家长你相信孩子能达到吗?你清不清楚孩子没拿到二道杠是什么原因呢?

  I-先问问孩子是怎么看这件事的,然后看看怎么帮助他能使这件事对他伤害最小,激励最大。

  J-先让这个孩子明确二道杠对他的意义,然后让他相信他既然能得到一次就能再得到一次,然后鼓励他,并用一些激励技术让他重新找回原来的激情,自己去争取拿回二道杠。

  K-跟孩子说,你觉得自己做哪些事情可以拿回二道杠,让他自己明确。

  L-通过这件事情我要让孩子知道,以后再做哪些事情,这二道杠还会被拿走。

  M-让她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对这个二道杠那么在意。想想怎么让孩子从好的角度看这件事。

  N-发掘这个二道杠对孩子的深层意义,比如荣誉感等,然后看有没有其他事情可以替换。

  (学员们的发问,在思路方向、角色定位上并不清晰。我们要明确,我们的身份是教练,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被教练对象本身。)

  老师:请大家想想:你的角色是教练,那谁是你的被教练对象——客户呢?是母亲还是孩子?你在回应之前是否清晰这个问题?看看上面大家的回应,有的是给孩子回应,有的是给母亲回应。回应时又有多少是在给建议当参谋?

  大家搞清楚她的困惑在哪里了吗?我们在给她回应之前是否准确判断了她的问题和困扰在哪里?——我到底是要代替孩子(直接去找老师)还是帮助孩子成长?

  以下是老师示范:

  A-你到底想帮助孩子什么?

  B-我想帮助他从这个事件中获得积极正面的能量。

  A-那发生什么情况你会认为孩子获得了正面能量。

  B-获得一些信念。

  A-有了怎样的信念你会觉得孩子会获得积极正面能量?

  B-“我能行,我能克服自己的坏毛病。”(她作为家长确实是想帮助孩子成长——她帮助孩子不是帮助他拿回二道杠,而是帮助他拥有良好信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

  A-在什么情况下你觉得孩子会得到这些信念?

  B-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坏习惯,能够克服自己的坏习惯,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认可,并把“二道杠”还给了他。

  A-作为一个母亲,你cm0pt;text-indent:21.1pt;line-height:150%;mso-char-indent-count:2.0">学生:是

  导师:那么各位,我们这三天的学习,是要有改变好还是没有改变好?那改变你是有限制的吗?你会有不舒服,会有不习惯,是不是?当我们要突破以前的习惯做法的时候是不是要突破?当我们要突破我们的舒服地带的时候呢,我们就会有不舒服,还有不习惯,是不是,那好了,这半天呢,我们既然是要来突破的,来改变的,那么,我们是要舒服地过半天呢,还是要有改变,如果要改变就会有不舒服。或者说是有不适应,那么大家这样能不能做到呢?

  学生:能

  导师:就算不舒服也要去做是不是?就说明改变越大,成长越快,是不是的呢,我做为一个教练,我就不再关心你舒服不舒服,也不在意开不开心,我关心的是你在这三天有没有改变。有没有大的收获,有没有大的成长,是不是这个样?

  学生:是

  环节转换:

  导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舒服地带,只要外界一触及到我们的舒服地带,和我们觉得舒服的条件不相符,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一个人要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有不舒服的时候,也就正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们下面讲一个关于舒服地带的哲理故事。

  这个训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训练孩子。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