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当代中国家长的角色定位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这一代孩子是跨掉的一代”,有人这样评价。这虽有夸张之嫌,但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确实有许多年轻人堕落了,他们偏执、自暴自弃、贪图玩乐、人格障碍等不一而足,却是不争的事实。教师难教,家长难管,社会无人管,一部份孩子就这样脱离了正常社会生活的视野。那么为什么新课程下教和学都发生以上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仍然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孩子呢?

  我们都知道,要育出一根好苗,必须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而事实呢?5+2=0的算式依然重演,(即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学生受社会两天的不良习气的熏染,把学校的教育捣毁得灰飞烟灭了)。如果家庭教育再出现症结,那这个孩子可能就荒废了。子把父当马,父望子成龙,可怜中国父母心!舔犊之情,不能不令人感动,然而舔犊的方式,恐怕尚待改进!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特别是庞大的打工队伍中的家长,对留守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男孩对别人的啰嗦过于敏感,女孩则成为长舌妇(当然,我的结论可能不科学)。

  (九)百依百顺奴才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最后不容于社会也就必然了。

  (十)理想型

  最后一种,理想的家长,应该在儿童的早期的智力开发方面下功夫,先天智力毕竟无法更改,后天智力确有极大的挖掘潜力,这是其一;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能溺爱,满足合理的要求,但要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孩子,但应给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特别重要,这是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经济观念,以及好的性格,都将要影响孩子的终生,都将决定你的孩子的成就!现在的家长,却过于实用主义,眼睛只盯着初中高中,却没有明白,初中高中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小学养成的习惯与逐渐形成的性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家长必须担当以下六个角色:

  一、生活的关心者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的影响和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些家长不顾一切地在孩子学习上不断加负,孩子每天不仅要完成学校必须完成的功课,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补充作业;不仅要学琴弦,还要练书法;双休日依然马不停蹄,东奔西赶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更有甚者,一些家庭甚至将整个家庭的重心都以孩子学习为前提,以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致使一些孩子学习上得高分,健康上不及格。

  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没有强健的体魄,怎能有幸福的人生?!用孩子的身体去换取高分是得不偿失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家长除了对孩子学习上要关心外,生活上的关心也必不可少。天凉了,孩子是否需要增加衣服;天热了,孩子是否需要减少衣服;孩子睡眠情况如何?吃饭时,孩子的胃口如何?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是否长高了,等等。凡是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家长,都要给予观察,从生活的细微入手,关心体贴孩子,让孩子沐浴在父母的爱意之中,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孩子有了身体,还愁什么没有呢?

  二、学习的辅导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横穿马路洗衣做饭,每一项都是在父母的指导下逐渐学会的。父母在幼小孩子的眼中,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就是一个生活的全能人。每当遇上困难,孩子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坚强后盾,是孩子永远的依靠。因而,在学习上就表现为,语文功课做不出,问父母;数学作业做不出,问父母;英语习题不会做,问父母。看着孩子充满疑惑和期待的眼光,作为家长,则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孩子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经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当然,辅导孩子,并不是要家长越俎代庖取而代之。

  三、心理的疏导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孩子的内心世界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事实上,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和外界的假丑恶往往不相协调,孩子内心的简单与外界的复杂常常难以同道。随之而来的,孩子心理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疙瘩,如果这些疙瘩得不到及时地释然,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作为家长,发现孩子有心理疙瘩时,要及时给予疏导和排解。譬如引导孩子多读些健康有益的文化书籍,给孩子多讲些正面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东西,引导孩子辩证看待问题,理性分析社会,教育孩子“迎着阳光跑,阴影总在身后”,牵引着孩子慢慢地走出心里困境,培养孩子健康的阳光的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四、行为的引导者

  由于年龄小,自制力不足,是非观不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小到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在家顶撞父母或老人,大到打架斗殴,甚至偷盗等违法行为。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要从孩子这个年龄段来分析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思想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不足。帮助孩子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标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促使孩子做一个道德高尚举止文明的时代标兵。

  五、诺言的践行者

  以德立身是做人之本,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只有遵守诺言的人才能获取他人的尊敬和爱戴。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拒绝高尚,人可以作秀,但不可以欺骗良知!孩子还小,心灵尚是一片净土,没有任何世俗的污染。要使孩子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就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句话每一个诺言做起。作为孩子心中楷模的家长,首先就要做诺言的践行者,说过的话就要努力去做到,不可在孩子面前信口雌黄言而无信。其实,言传不如身教,说得再好听,唱得再动情,如果不付诸行动,也永远只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只有家长是个重诚信的人,是个重诺言的人,孩子才会潜移默化地变得重诚信守诺言。

  六、活动的参与者

  由于独生子女的交往面是十分有限的,大多数孩子每天只能面对繁重的功课或无言的玩具。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怎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没有交流的场景,怎能孕育孩子善良活泼的个性!事实证明,缺乏交往的孩子,性格容易变得孤僻。孩子是一个充满着幻想、渴望着交流的生命个体。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富有情趣。孩子不应该像笼子里的鸟,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却无法遨游天空!作为家长,应该经常参与孩子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扮演一些适当的角色,陪孩子玩耍,陪孩子聊天,陪孩子游戏,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团体协作意识。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热爱!同时,家长在活动中,可以洞察孩子的心理,为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作为家长,在游戏中,也可以摆脱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轻松一把,重温一下童年的欢乐,这何尝又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呢?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