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帮助儿童认识情绪的建议方法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请先阅读〈学前期儿童的情绪教育〉

  一、说故事、谈感想

  学前期儿童最爱听故事,照顾者可以向他们讲解故事中人物或动物的感受,有时甚至请儿童代入角色,让他们分享亲身的感受。与此同时,照顾者可以预备相关的情绪词汇,教导儿童描述情绪的用词。

  故事教材及内容要简单、角色鲜明,最好是孩子熟识的事物,而每次只着重介绍一至二种情绪便足够了。

  例如:

  龟兔赛跑–可教导儿童骄傲和失望的感受。

  三只小猪–可教导儿童害怕和生气的情绪。

  另外也有一些是以情绪为题材的故事,例如:

  (1)莫拜仁(BrianMoss,1993)所著,今有中文译本为:你快乐吗?你害怕吗?你生气吗?你妒忌吗?

  (2)RogerHargreaves着,中文译本分为:奇先生系列,例如:快乐先生、安静先生等。妙小姐系列,例如:好奇小姐、性急小姐、开心小姐等。

  二、做手工、画图画

  手工和图画最好是安排在说故事之后的相关活动。例如:

  (1)画面谱(提供纸碟和颜色笔,或者其它材料也可以)

  (2)砌面谱(用培乐土,或不同的手工材料,甚至各类型的食物也可以)

  三、角色扮演

  最好选择日常生活的片段,例如:小孩子互相争玩具;小孩子「固执」要妈妈买玩具的情形等,可由小孩扮演所有角色,有需要时照顾者尽量只扮演小孩子的角色,目的是让儿童体会别人的感受及引导他们分享当中的感受,又可以安排角色重演正面的表达方法,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

  四、游戏方法

  例如:情绪「包、剪、捂」

  (一)第一种玩法:用传统猜「包、剪、捂」的玩法

  猜胜的一方可得哈哈笑咭一张

  猜输的一方,要抽情绪咭一张,然后与预备好的词语咭配对,配对正确者便可得哈哈笑咭一张

  最后拥有最多哈哈笑咭者为胜

  (二)第二种玩法:首先要制造「包、剪、捂」的纸咭,每张咭背面都要写上一种情第二种玩法:首先要制造「包、剪、捂」的纸咭,每张咭背面都要写上一种情绪词语或图画。例如:

  玩法是利用「包、剪、捂」,猜输的一方,要扮演对方纸咭上的情绪。而较年长的儿童可以要求他们说出一次相关的经验或事件等。

  帮助儿童平静情绪的建议和方法:

  (1)呼吸练习

  教导儿童想象身体内有一个波,闭上眼睛专心地用鼻深深吸入一口气(波波吹胀罗!),心里数1、3、5、7、9,然后从鼻子或口慢慢的呼出(波波要漏气啦!),呼出时可以心里数2、4、6、8、10,鼓励孩子注意当空气吸入身体内和呼出时的感觉,目的是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使他们放松。

  (2)离开现场

  提议儿童当与别人有争执时、自己生气时、或感到害怕时,又未能即时应付的话,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想其它可行的方法。离开现场不一定要离开整个地方,改变姿势或方向,或转换房间/所处的角落也可以的。

  (3)寻找协助

  向儿童强调当他们感到情绪不安时,随时也可以寻求协助,他们可根据自己订下的渠道找帮手。

  (4)转移注意

  向儿童强调当他们感到情绪不安时,随时也可以寻求协助,他们可根据自己订下的渠道找帮手。

  例如:当孩子感到紧张时,可以和他说说笑或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平常儿童经常玩的游戏,如过三关、折纸等)。

  五、教育儿童使用自我安慰的方法

  自我安慰的话可以帮助儿童缓和即时的不安情绪。说话要简单,最好是儿童常用的口头禅。

  例如:(i)当儿童害怕时,他可以向自己说:

  「不害怕!爸爸一定会帮我!!」或者「不害怕!妈妈在!!」

  (ii)当儿童失望时,他可以向自己说:

  「下次我会做到!!」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