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规则-谈“觉察放下”
在外婆家过暑假,画画和肖肖哥哥是一对“欢喜冤家”,战争不断、笑声不断。观察他们小哥俩如何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是是非非,是我这个妈妈兼姑姑最大的乐趣。
一次玩开车游戏,哥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画画石头剪刀布后,游戏开始,起初各坐一边,玩得挺好。可能是这种石头剪刀布对画画来说难度太大,玩着玩着,小的这位就不耐烦了,他爬上了桌子,继而用臭脚丫子悄悄推小汽车和路障,推到桌边边上就傻笑。哥哥大为光火,多次警告无效,生气地问:“你要不要玩!?”画画无辜地答:“要!”哥哥说:“要玩!脚拿回去!”再玩,画画故伎重演,哥哥愤怒地收拾了玩具放回橱里,大声说:“脚不拿回去!不玩!”然后抱着胳膊,气呼呼地坐着。画画继续无辜地答:“要玩!”哥哥说:“脚不拿回去!不玩!”指着画画的脚,画画丝毫没有要把脚收回去的意思,只是说:“要玩!”哥哥再重复:“脚不拿回去!不玩!”这样声音越来越高,火气越来越大地喊了N遍,桌上所有的玩具已经被他气鼓鼓地搬空了,画画突然更无辜地说:“你把玩具都拿走了,我把脚拿回去干嘛?”一句话把我逗得大笑,哥哥气得无以复加,遂两人各玩各的直到吃晚饭时才和好如初。
当然,大部分时候是哥哥占便宜更多。另一次是下飞行棋,哥哥先问画画:“你要什么颜色的飞机?”画画说要蓝色的。哥哥给画画摆好蓝飞机在“1区”,然后说:“我要红的。”摆好在“2区”后,顿了一顿,坏笑着说:“红飞机是1号飞机,我先起飞。”画画显然没闹明白,傻乎乎坐着呢,我赶紧说:“画画,你看你的飞机是几号啊?”画画说:“1号。”“对啊,应该1号先起飞。”我笑着说。哥哥看我打抱不平,十分生气:“不玩了!不玩了!”收走了棋子棋盘。
这件事让我十分后悔,反省了一下。此后大部分时候,我都作壁上观,不再参战,让两个孩子自己去面对矛盾,解决问题。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画画和哥哥突然迷上了爷爷的摇椅,都想坐上去当摇摇车兼海盗船玩,一张摇椅坐不下这“俩猴子”,怎么办呢?
哥哥说:“我先坐,坐完一小时,你再坐。”说完就爬上了摇椅,画画站在一边,看着美滋滋摇摇的哥哥,心痒难搔,伸手摸了摸椅把,哥哥大喝:“不能摸,摸一下,就要加一小时!现在,我要坐两小时!”
画画问:“为什么呢?”哥哥严肃地说:“这是规定!”
于是,画画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乖乖站着等。他问哥哥:“一小时是多长时间啊?”哥哥想了想说:“很长的!”画画两臂用力伸开,比划了一下:“是不是这么长?”哥哥再想了想,说:“不,还要长!一小时是十二分钟!”
我在一旁忍俊不禁,再看画画,他耐心地又急切地等着,多次强迫自己把伸出去的小手又收回来,即便这样,还是不小心又被哥哥发现两次,时间加到了三小时。
哥哥在摇椅上惬意地摇着,半闭着眼睛享受,这样大约过了二十分钟,终于下来,说:“三小时到了,你坐吧!”画画大大叹了口气,爬上摇椅,学着哥哥那样半闭着眼睛享受着,哥哥站在一边突然说:“你也可以坐一小时,我不能摸,摸就加一小时。”画画再问:“为什么呢?”哥哥再一次严肃地说:“这是规定!”于是画画也摇啊摇的摇了好一会儿,然后下来让哥哥。
俩小家伙这样几乎没有任何战争地和平地玩了一上午摇椅,大大地过了瘾。
在一旁观察的我,深刻地做了反思。孩子天生自有一套规则,他们愿意遵守自己的规则,在成人不旁加干涉的情况下,他们自己就会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摒弃世俗的想当然的所谓公正,不去干涉打扰孩子建立规则。
有的时候,能够放下,才能够成功。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