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压力的信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也是一样,适当的压力能提高人的警觉性,使我们更小心思考,谨慎行事,从而发挥更理想的表现。过度的压力则会使人困扰、沮丧和气馁,并会引致肾上腺素增多,令我们失去自控能力,影响身体健康。本文旨在让家长认识甚么是压力。
认识压力
压力包括三部分:
1)压力源即对我们产生压力的事物和处境;
2)压力源会产生力压力感,压力感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压力源的重视程度,对有关事物和处境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期望;
3)不同程度的压力感,会引致不同的压力反应,并在生理、心理、认知、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
例如:
家长要应付一大堆家务,本已忙得不可开交,但又见到孩子不专心做功课。两个压力源同时出现,家长可能会觉得两件事都很重要,希望立即解决,但时间有限,不晓得怎样妥善处理,于是压力感逐渐增加。压力反应可以是心跳加速和手心冒汗(生理);认为孩子不合作、制造问题(认知);觉得困扰和沮丧(情绪);于是一时冲动责打孩子来宣泄情绪(行为)。
有压力感时的反应和信号
家长的压力感不断增加时,可能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及肌肉紧张等生埋反应;而脑海又会不其然涌现了很多复杂的感觉,例如觉得自己缺乏能力,孩子不可教,其它人漠不关心等。
压力情绪随之而来,包括﹕紧张、愤怒、焦虑、敏感、疲倦、失望、抑郁、挫败等,行为亦变得暴躁、激动,甚至大吵大闹和失去自控。
这些压力感会影响到亲职角色,使家长失去忍耐力集中力,脾气开始变得急躁,身心感到疲倦,对孩子的关注也会减少,减少了欣赏和鼓励孩子,在压力下,家长可能觉得孩子的行为大多欠理想,亲子关系转坏,家长亦难有效地管教孩子。
家长压力愈大,便愈难妥善地处理事情,若压力感长期无法纾解,压力警号便会响起。家长要留意这警号,以便及早处理,警号愈多就愈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和辅导。这些警号包括:
身体出现的表征:
头痛、敏感、失眠、疲倦,肠胃不适或腹泻、月经周期紊乱,肌肉疼痛。
精神欠佳:
精神散涣、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经常叹气。
出现不自觉的小动作:
咬拗手指,把玩头发等。
消极的想法和生活态度:
对身边的事物不再感兴趣和经常表现推卸的态度。
例如:「这不是我的问题!」、「谁会理会?」
自我评价下降:
觉得自己无能和无价值。
如想减轻压力,使自己更积极和更有动力地面对生活挑战,
便需要妥善处理压力源和压力感。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