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儿:“我没有偏心”
自2006年春节起就跟随我生活的侄女玲儿,三年零七个月之后,被哥嫂接回自己身边生活学习了。随她而去的,还有婆婆的臭脾气,终日不停的训斥声。
婆婆是在1998年我和爱人结婚后就跟着一起住的,在侄女玲儿到来之前,我和她几乎没有红过脸,家里偶有摩擦,也是她跟她儿子之间的内部矛盾。家中除侄女玲儿外,大哥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已经随我生活多年,婆婆从未大声对大侄子侄女说过话,训斥的话就更别提了。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对孩子尤其如此。侄女玲儿到我家之后,我看到了婆婆性格的另一面,我和婆婆的矛盾也因对侄女玲儿的管教而起。我不满婆婆对玲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有一回曾威胁她说,如果仍这么下去的话,立即打电话给哥,让她把孩子接走,孩子将来要有什么事儿,我无法负责。从那以后,碍于我的面子婆婆的言行有所收敛。玲儿来到我家一年多之后,在一次争吵中我再也控制不住,喊出了这样的话:“你就是偏心,秋秋做错了事你就能够宽容,玲儿无论做什么你都看不惯,非要打骂不可。”没想到婆婆听到这话,哭天喊地的说:“我没有偏心,你存的是什么心,这样冤枉我……”,最终是我情急之中跪在她的面前请求她的原谅,才平服她心中的怒火,悻悻的甩门而去。
我困惑了,身边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婆婆对两个孩子的态度不一样,说她偏心,她的反应却如此的强烈,为什么呢?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我真的冤枉她了。她从来就没这么想过,那是什么控制了她的言行,使她对侄女玲儿如此缺乏宽容之心与耐心呢?
这让我想起她经常对玲儿说的话:“你这犟脾气,现在不好好管教,将来还得了?”玲儿在来我家之前,先后在她外婆和大姨家住了四年,养成了一付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犟脾气,后来跟在外谋生的父母住了近一年时间,也因那犟脾气挨了哥哥不少板子。在来到我家之前,大家就已经公认,她是个难以管教,令人头疼的孩子。我与婆婆发生冲突的时候,她曾经说过:“阿富(侄女爸爸)都叫我要狠狠管教她,我教育孩子你就来阻拦,她不听我的,都是被你惯出来的。”我试着跟她讲道理,这孩子脾气犟是有来头的,需要耐心的教育,她听不进去,说到:“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看天上的月亮都好几瓣了,黄土也快埋到心头上了,我不懂你那些道理。……”听她这么说了之后,我终于明白,她只在用自己的方法在教育孩子,出发点也只有一个,就是为孩子好。
有一回,玲儿又惹婆婆生气了,被婆婆训斥了一番。晚上睡觉的时候,她跟玲儿说:“妹妹做错事了,她爸妈会教她,你做错事了,你爸妈不在家,我不教你谁教你?……”看来,她老人有她自己认可的教育方式,在她认可的范围之外的所有努力都是她看不到的。她教育的结果是不断的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束缚了孩子的身心,在孩子的心中埋下憎恨的种子,这是她无法预见的。那她为什么跟另三个孩子相处的这么和谐呢?这是因为,这几个孩子都有父母带在身边,就是教育的不好,也是父母的责任,而她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除了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外,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另外一点就是,三个孩子从不顶撞她,不与她正面发生冲突,她的暴躁脾气找不到导火索,自然就没了施展的空间了。
秋秋妈按:
在我们很多介绍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文字中,常常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冲突。尤其是在几代同堂的家庭里,各自在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信条,其实也是生活信条的投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当把这些信条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矛盾冲突就来了;就算是三口只家,如果夫妻俩观念不一至,又缺乏良性的沟通的话,也同样给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力。如何在冲突当中获得最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也是我们当代父母需要面对的问题。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