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孩子大吵大闹怎么办?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Q友小楼:

  儿子就要上一年级了,好象是越来越不听话了,感觉都有些管不住他了呢,做什么都得跟你对着干。家里人也都有这种感觉,他胆子越来越大,脸皮越来越厚,你说你的,他干他的,就不听大人的话。

  比如说他自己看电视不许别人吵,可外婆看电视或者是外公打电话,他却不停地大吵大闹,让老人根本听不到声音,跟他讲让他不要吵,可是他从来不听。又比如明知爬窗户危险,跟他说了许多次他都不听,还是经常爬。到哪一天真的出事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呀。我多次尝试好好跟他讲,他都不听,真让人生气。

  现在对孩子的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不管你怎么说儿子都不会听,直到大人动用武力才能解决。比如装作要打他了,或者真的动手了,他才会收敛一些。我不想用这种方式,可不用这种方式,他就什么都不会听你的,该怎么办呢?有一种情况倒是能听一些,就是利用物质或者是让他玩电脑游戏什么的,他也会听,可这种方式也不对呀,这么做,副作用已经显而易见了,一要儿子听话,他就拿这些来作为交换的条件。

  其实以前虽然也很闹,但不会象现在这样不听话。是上半年爷爷生病后奶奶回家照顾,之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对大人的态度也越来越不好。因为奶奶回来天天吵架,家里所有人的心情都很差,无奈啊!爷爷奶奶不和,原来是分开的,奶奶在外打工,爷爷在家带孩子。去年过年前,我不是动了一个手术嘛,所以身体不太好。上半年爷爷生病了,我在还没恢复的情况下很悉心地照料公公,当时虽然过得挺辛苦,但因为言传身教,儿子真的非常懂事,常常会帮我做事,为我分担,也会帮忙照顾爷爷当时我父母也病了,孩子外公住院,我真忙不过来了,才让孩子奶奶回家照料。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日下,所以脾气也太好,再加上奶奶回家后跟孩子爷爷还有爸爸天天吵架,心情自是越来越差。奶奶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跟着大吼大叫。这个家变得烦躁不堪。我知道,其实许多问题是出在大人的身上,可我无力改变现状,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了。

  还有孩子奶奶和爸爸天天吵,爸爸不尊重奶奶,这也是个致命的问题,我跟儿子他爸说过好多次,不要在孩子面前和奶奶吵,可他们母子俩习惯了这种多年来的相处模式,无法改变,我真的很烦也很痛苦。自己被他们闹得心烦也就够瞧了,但我不希望儿子受到伤害。

  许多时候我知道应该对孩子克制自己的脾气,但有时候真的很难。我自己倒是常常在反省的,可家里的其他人都不会有这个觉悟,而我也根本无法改变他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奶奶没回来之前他真的好懂事,常常让我感动自己生了个最贴心的儿子,我真的好后悔让他奶奶回来,可都没有用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啊,现在只能想着怎么尽可能地让孩子有所转变。为此,我常常跟他讲道理,当时他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但到了平时,他又会做同样的事,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真气死人了。说实在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从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困惑,真象许多人所说的,自己的孩子没法教,哎……

  案例分析及建议:

  从你提供的信息看,孩子不听话,喜欢大吵大闹的病根不再孩子身上的。因为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和相处的模式都是跟身边近亲的人学的。当身边的亲人用这种方式跟他人相处的时候,孩子无形中也受到的感染熏陶。最为显著的例子是,奶奶没有回家前,耳濡目染妈妈毫无怨言的担当,孩子是一个听话懂事,会体贴人的孩子;现在,奶奶跟爷爷吵,爸爸跟奶奶吵,加上你自身因身体不适心情烦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不但会感染到家长们烦躁的情绪,还在“学习”着这样的相处方式。

  对此,我认为只要你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孩子就会是原来的那个懂事的孩子。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就以宽容之心接纳下来,就像你接纳你婆婆到你家住的事实一样。无论相处的怎样,这个时候亲情比什么都重要。

  在如何引导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可以尝试着孩子每天发生的事儿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如:

  哪些事情是一定要管的

  哪些事情是一定不需要管的

  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

  这么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在一天当中,一定要管的事情其实不多的。这样家长就可以把“管教的权利”集中到“一定要管”的事情上,不会因为平日不分轻重的唠叨而削弱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缺乏威信的家长,孩子是不会听的。然后,在这些一定要管的事情上做一个简要的预测,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可以大大的减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提升家长的亲和力,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

  哪些事情是必须马上管的,比如:第一次出现的不良行为,第一时间的教育很重要,以后重犯的可能性要小些。

  哪些是家长渴望孩子拥有的良好习惯,则是需要唤醒孩子心中的愿望,创造机会让孩子这一方面得到锻炼,然后不停的鼓励才能够养成的。比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平日了就应该多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机会,鼓励他去尝试,不要事事代劳。

  哪些不良的习惯已经养成,需要大人理解接纳,创造机会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的。比如:孩子心情烦躁,喜欢吵闹,首先,家长不必为此生气,而是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另外可以从其他的方面,为孩子营造一个宁静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体会到心灵和谐的感觉。不时的在家里放一些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玩耍,就是方法之一。就你说的这回事来看,孩子大吵大闹,是受他爸爸一家“原有的相处模式”的影响的,不是他自己的错。你就必须理解和接纳他,不必在这件事上与他过于计较。就算是孩子因此受到了他人的批评,父母也应该冷静的对待,不过分指责孩子的不是。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是因为别人的鼓励和赞赏的。

  唤起孩子心中所向往的,就算是眼下做的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种子播下了,小心呵护,悉心照料,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这正如赏识教育周宏所说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教育专家刘良华在《1+1新父母学校》演讲时所说的“三分教,七分等。”(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引导环境,需要在家长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迎接孩子的成长。相反,一切强制的力量和压抑的环境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有“三分教,七分等”的心态,才会有利于成功实施家教。)

  每一个家庭互动的模式当中,都会有一些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影响根深蒂固,且又难以改变的现实。在这些现实面前,惟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去接纳它,接纳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过分的苛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再想想孩子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他属于这个家,属于学校,属于社会,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或许命中早有定数,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陪伴孩子成长。我始终相信,一个快乐的充分的享受童年和少年的孩子,将来的人生一定不会暗淡无光。

  Q友小楼反馈:

  谢谢梅香,和你说了这会话,心里踏实多了。其实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是常常只是自我批评,少有付诸行动。有你的提醒,给了我更多的力量去调整我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真的很重要,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做得挺好,现在这半年多来,因为家中的事情太多,自己身体又不佳,所以开始又失去了平衡,说起来,我这个做妈妈的也要负不少责任啊![/握手]耽误了你不少时间,真是不好意思。替我儿子谢谢你这个好阿姨哦,呵呵~

  作者按: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总是有原因的,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务必要了解不良习惯的原因。要如何才能了解到呢?一是倾听孩子的想法,二是考虑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同伴关系、还有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家长的许多烦恼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小楼的儿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了,由原来幼儿园这么个小圈子进入到更大的一个圈子,接触的人多了,规则多了,与他人互动的要求高了,学习的内容也比以往更多,要求更高了……。如此种种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学习,情绪,人际交往。小楼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孩子在家与家人“相处的模式”(大吵大闹),如果用在班级或是与同学相处当中,要被接纳是比较难的。当孩子的交往方式不被同伴接纳的时候,他定会产生许多消极的体验,有可能引发他对学校学习的厌倦情绪。为此,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鼓励他用正确的方式与同学相处。要是跟同学相处不好,也不要责备孩子,而是鼓励孩子把当时的情形描述出来,耐心的倾听之后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他,怎么做就最好的。

  注:一个星期后,Q友小楼说他的儿子在学校表现很出色,在学校学到的“规矩”,开始慢慢的影响他与家人相处的模式,为此她感到很高兴。祝福小楼,祝福孩子!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