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意义深远
鼓励儿童的家庭参与意识
佳佳的疑惑
一位朋友带着夫人和10岁的女儿佳佳来我家小坐,聊天时不经意中谈到室内装修。佳佳说:"叔叔,你们家的房子装修得真漂亮!"
我马上响应:「噢!谢谢!你们家更漂亮哦!」
「我们家装修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听我的意见。要是让我装修呀,我会把房间装饰成粉红色的童话世界!肯定更漂亮!」妈妈说:「那个时候你太小了,还不懂。」
「谁说的?那时我都7岁了,我懂的。"「好的,妈妈下次一定听你的意见。」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们是否想过:孩子年龄小,他们就不会提意见吗?如果孩子当时提了意见,我们会尊重和采纳孩子的意见吗?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意见是有价值的,那我们怎样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呢?换个说法,父母应该怎样鼓励儿积极童参与家庭生活建设呢?我们先看看儿童参与家庭生活的正反实例吧。
家庭生活中儿童参与的成功实例
实例一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想吃一顿鸡腿汉堡快餐,可是与爸爸妈妈有言在先,每月10元零用钱,不够吃一顿,怎么办呢?爸爸出了一个主意,让儿子帮着收集和整理废旧书报,卖给收废旧报纸的商贩,等攒了钱再去吃饭。儿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攒足了吃快餐的钱。在吃饭的时候,儿子很有感慨:"赚钱真辛苦!"不过,儿子正是知道了其中的艰辛,以后就自觉地帮助父母做家务,也不随便提附加条件。
实例二张欣决定买一台新洗衣机。为了让女儿自己学会用洗衣机洗衣服,张欣征求女儿的意见,买了一台新式的洗衣机。张欣解释说,可以让女儿挑选自己中意的洗衣机,以后就不会找借口拒绝自己洗衣服。自从买了洗衣机后,女儿不仅学会洗自己的衣服,还主动承揽了家里所有的洗衣服和被子的任务。
实例三父亲下岗,寻找新的工作屡屡失败,心情不畅快,又因小事与妻子争吵,导致十几年的恩爱夫妻面临婚姻危机。眼看曾经美满的家庭即将解体,父起两人束手无策。读初二的女儿以寥寥数语的留言,提醒和感动了父母。留言的大意是:「家庭和睦,需要一家人彼此理解和共同呵护,不可因琐事争吵而各奔东西。」读了孩子的留言,夫妻双方不仅重归于好,而且相互鼓励和支持,父亲振作精神,也很快找到了工作。
家庭生活中儿童参与的负面实例
实例一一位父亲请我帮助他读高二的女儿,女孩已经请假在家待了快两个月,而且还没有上学的打算。女儿的理由是:本来自己考上了区重点高中,而且自己的好朋友全在那里,但父亲自作主张,将学籍转到了市重点高中。在市重点中学学习不仅压力大,又没有朋友,于是借故请病假。
实例二一对夫妻双方不和,他们瞒着儿子,准备在儿子考入大学后离婚。但这一切儿子实际上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不知如何劝解父母。儿子采取了一种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方法:放弃高考,以换取父母不离异。最后的结果是,父母还是离异了,儿子仍然待在家里。
案例三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的案例,本来是很好的事情,试想,如果当初父母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可能就不会留下遗憾。
这六个实例从正面和负面提供了很强的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让儿童参与家庭生活,是有一定原则的。
要明确儿童参与家庭生活的要求
1.活动的目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儿童参与活动,父母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让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儿童有权利知道自己在活动中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自己将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以及自己的意见和参与会为该活动带来的贡献。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儿童应该清楚参与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益处。
2.活动要素。活动的要素包括参与的形式和方法是什么,任务如何;活动的规则;活动的日程安排情况等。儿童参与的过程非常消耗时间,父母绝对不能匆忙行事。特别是每次项目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有必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准备时间。
3.参与的过程。参与通常被看做是一个目标、一个结果。然而,更重要的是,参与应当是一个过程。让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过程,是儿童交流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最终完成,所有儿童都应该是平等的,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是透明的。
4.活动记录和整理。成人如果想要从儿童参与的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需要不断地对工作和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项目结束后也可以通过这些已有的记录进行整体的回顾。另外,事后对于项目的评估也需要依赖这些活动记录才能顺利地进行。
结束语
儿童参与家庭活动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儿童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成人们应该为更多的儿童提供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和自身相关的家庭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去的机会。一切有意义的儿童参与活动,将为社会带来长久的改变。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