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孩子压岁钱的家庭理财之道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二十年前,如果要问压岁钱都用来做什么?答案大概都集中在五毛、一块的礼花、酸酸甜甜的小食品上,或许买把拉风的玩具枪已经算是奢侈消费了。与那时相比,现如今压岁钱“胖”了不知几倍,怎么花也上升到了理财、培养孩子“财商”的高度。不过家庭不同,选择也不尽相同。这期的麻辣论坛,我们就一起聊聊压岁钱的使用问题。

  理财故事1

  两万八压岁钱,“使用大权”给孩子

  四年级的小丫头、两万八的压岁钱,这是记者采访的近20位学生中压岁钱最多的一位,更让记者惊讶的是,这位家长竟将这两万八的“使用大权”全交给了孩子。乐乐妈告诉记者,这两万八千块钱虽然是压岁钱的名义,但其中也有“赞助”的成分。“读民办校学费比较贵,但乐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乐乐成绩挺不错,所以一家包了一万块钱的大红包,这个占了大头。”

  这两万八的“巨款”,乐乐妈一股脑存进了乐乐的户头。从4岁起,乐乐妈就给乐乐办了一家银行的“小鬼当家”银行卡,作为乐乐的专用账户,随卡还附赠了一个账本。这几年来每逢有大收入、大支出,乐乐妈就会教乐乐在账本上记下来,而且这卡“使用权”还完全归乐乐所有。给这么多钱,孩子乱花怎么办?“其实她现在对大数额的钱还没有什么概念,要买什么东西都会和我说。”乐乐妈想得挺开。

  理财故事2

  投资股票亏本,压岁钱转成“教育基金”

  今年的压岁钱和以往计划不同。”北京东路小学四年级的董奕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前两年流行用压岁钱理财,他们家也是紧跟潮流,以往的压岁钱买了股票,但算算下来这两年亏了20%-30%,所以董奕汐和爸爸妈妈一商量,决定从股市当中“撤退”。今年的一千多块的“净收入”,连同以往的“积蓄”,全部转成“教育基金”。以后董奕汐在学校花的“小钱”,比如定报刊杂志、买学习用品等等,都从“教育基金”当中扣。家里压岁钱用途的变迁让董奕汐对钱、对投资都有了点概念。董奕汐说投资有风险,把压岁钱用作自己的“教育基金”,虽然钱不会增多,但花的都是该花的钱,起码不会出错。

  理财故事3

  拿了压岁钱,福利院里捐六百

  和大部分五年级孩子不同,南京鼓楼一中心小学的丁香予今年就给自己的压岁钱做了个主,这个主做得让丁爸特别欣慰。从寒假开始,丁香予就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谋划着要做点有意义的“大事”,过了年领了压岁钱,三个小朋友自己联系了南京市福利院,买上水果、糕点,一起到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因为都是差不多的同龄人,所以三个小朋友和福利院的孩子们特别聊得来,临走时大家都为福利院捐了款,丁香予捐了600元。“六百这个数字是丁香予和同学商量后自己定下来的,我们也同意。”丁爸说,回来以后丁香予还写了篇题目为《同在蓝天下》的作文,感触很深,所以他觉得这压岁钱花得教育意义也挺大。

  新现象:

  压岁钱普遍在涨

  “压岁钱就拿两三万?比我年终奖还高!”“过个年,都成散财童子了,红包给得我心如刀割。”年后的论坛上,这样的感慨并不少见。压岁钱“起步价”今非昔比,让70后、80后特别感慨,“小富翁”“小富婆”这样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在记者随机调查的近20位学生中,多数学生压岁钱数目分布在2000-5000元之间,最高的为两万八千元。一位学校老师也向记者透露,据他了解,现在学生压岁钱拿三五万的并不是个例,一些“富二代”“富三代”压岁钱金额高到难以想象。

  在压岁钱普遍“量变”的同时,局部也出现了“质变”——一些“潮爸”“潮妈”不满足单纯给钱,送根金条很喜庆,送蓝筹股还有升值可能,把旅游当压岁钱很绿色很低碳……南外仙林分校四(1)班的姜烁就和我们分享了不收压岁钱,而收“压岁言”的经历。大年三十晚上,姜烁和爸爸妈妈都在漂亮的卡片上用彩笔写上对对方的祝福。这些卡片都放进红包里,大家都不许看,等到大年初一才一起开封。姜烁的妈妈李女士说,现在这些写满祝福的卡片都塞在女儿的枕头里面,等她长大了也能看看,她感觉这样的“压岁言”比压岁钱要“营养”很多。

  新困惑:

  家长崇尚“傻瓜理财法”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小学阶段年龄较小的孩子,压岁钱绝大多数都由家长来保管和支配;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初中之后,学生逐渐开始有了使用压岁钱的权利。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年龄稍大的孩子,采用“傻瓜理财法”的占了绝大多数,即压岁钱要么存起来,要么用作平时支出。

  孩子在拉萨路小学上学的许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孩子寒假作业里有一项就是做一份压岁钱的使用计划表,这份作业许女士从头到尾编造了一番。“其实学校想引导我们培养孩子的财商,这我也了解,但孩子年龄还小,做这计划并不现实。”许女士说,儿子平时最多在学校外面摊子上买一块、五毛的小玩具,对一百块钱的数目就已经没了概念;孩子也精明,即使有“存款”,平时要用钱还是跟爸妈要,所以给他太多钱没什么意义。今年万把块钱的压岁钱,还是帮他存了起来。

  “什么基金、股票的,我们家长都不了解,也有无从了解的感觉,所以没有投资的打算。”一位儿子在二十九中上初一的爸爸告诉记者,他既没有投资、也没有把压岁钱给儿子的打算,“我在网上看到有学生说今年压岁钱一半已经给了劲舞团这样的网游,压岁钱给孩子,我怕他不用在正道上,所以还是存起来给他买书、报班用吧。”

  跟风投资没有必要

  针对关于压岁钱的新现象与家长的困惑,记者采访了曾对压岁钱现象做过专题调研的教育界人士。该名专家表示,培养孩子的“财商”,应该从让孩子处理“小钱”开始。“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水平又逐年在提高,所以给孩子的压岁钱确实在逐年增加。”专家说,给压岁钱是中国年俗,有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传递给孩子的是亲情、文化,无论钱多还是钱少,都不是错,关键在于怎么用上。有些家长用这笔钱以孩子的名义来买股票、买基金等等,这不能一棒子打死,但应该说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不合适。首先,这需要家长对投资有一定的了解,家长不懂的话,培养“财商”就谈不上了;另外,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没有工夫去研究股市、基金,投资其实都是家长代劳,对孩子意义并不大。家长可以动用这笔资金作为投资,但期望给孩子多少教育意义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跟风”。

  小学中年级就可“放权”

  对于压岁钱,什么时候给孩子“放权”也是家长困惑的问题。这位专家建议,这要因人而异,但在她看来,其实小学中年级就可以给孩子适度金额支配。比如给孩子一两百块钱,可以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去规划用途,比如买支笔,有的十来块有的一两块,钱在他手中他就会有选择;同样买一本书,也可以引导他比较书店、书摊乃至网络从哪儿买价格更合算。从这样的实际体会中,孩子会慢慢对钱有了概念,理财能力也会主动培养起来,比一步跳到很多大人也“玩不转”的基金、股票效果可能要好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受游戏等吸引,所以无论在什么年纪,家长对孩子的“理财”不能完全放手,适当的引导非常重要。

  本报记者杨彦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