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孩子劳动价值观念与劳动能力培养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劳动价值观念指劳动自立与劳动光荣的观念。持有这个观念是最大限度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并使其创造价值的前提。劳动能力指动手做事并且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劳动并非仅指体力劳动。中国文化极其轻视体力劳动和一切直接服务性劳动,其重视读书应试的传统来自“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制度。要真正破除这个已成社会发展障碍的传统,就要废除国家包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的制度与铁饭碗制度,让人们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作贡献并凭能力获得报酬。劳动价值观念要从小树立,这要学校与社会合作才可能办到。要改变千年形成的轻视劳动的价值观念是不容易的,需要引入新的价值观念才行。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的学生从上高中起不论父母贫富大多在念书的同时有一份或两份临时性工作,诸如替人照看小孩或病人、打扫卫生、在餐馆里洗碗跑堂、送报、在医院或非盈利机构做义务工、在公司或实验室打杂、在工厂作工等等。尽管他们能找到的工作大都很辛苦,报酬往往很低,但美国的青少年们乐此不疲。他们为自己能争取到劳动机会更为自己的劳动成就感到骄傲。很多孩子从上高中起就开始工作为自己积攒上大学的学费。有的孩子用他们的劳动所得帮助父母付房款房租付医疗费。典型的美国父母都积极支持子女出外干各种各样的工作,因为这是培养良好的劳动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最佳途径。在美国人到了18岁必须独立,否则其父母就会被认为是失败的。与缺乏劳动观念相联系的是浪费。劳动使美国的孩子们懂得爱惜劳动成果,从而养成不浪费的习惯。劳动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价值,他们爱劳动,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这是美国人消费而不浪费的原因。在培养劳动价值观念与劳动能力这个问题上中国有很长的路要走。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被父母祖父母及诸多长者从小剥夺了认识劳动与锻炼劳动能力的机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轻视一切体力劳动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思想还在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中占统治地位。教育制度与国家雇佣终身制的结合使得应试成为读书的唯一目的,“考”进这种雇佣终身制成为读书的最大动力。另一问题是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使得男女从小培养起来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极不平衡。由于从小过分娇宠,新一代中国男孩长大后在生活中比女孩往往更为无能、更缺乏独立能力。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移民中,大部分妇女比男性更能吃苦,谋生能力也比男性强得多。这决不是女性的语言适应能力较强一条理由就能解释的。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