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和父母对着干
“不许动!”是警察抓小偷的常用语句!但是在孩子最温暖的家里,这样的语句却不断的重复。现代快报本期《相约点点》我们探讨下“孩子为什么总是跟我对着干?”。
花开花落是个年轻妈妈,女儿两岁多了,非常顽皮。因为调皮,没少挨爸爸的打,就在和点点叔叔聊天这块,妈妈诉苦,说女儿又要动她鼠标了,“不许动”,爸爸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爸爸打了下小手,可是女儿竟然还手,妈妈非常头疼。
妈妈说,在家里东西,你叫她不要动,她偏动给你看看,“好像总是跟我对着干,这么小就这样倔,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妈妈最担心的还是女儿这个倔脾气,越来越大,在吃饭的时候,只要发脾气,甚至会使劲咬勺子发出“吱吱”响,那个眼神像是在跟爸爸妈妈挑衅。
其实,妈妈讲,女儿非常聪明,爸爸妈妈都非常宝贝她的。只是大人脾气比较急躁,一旦女儿惹得他们生气了,就喜欢吼她,完了女儿总是对着干。一次妈妈叫她洗脸,她就是不去,妈妈拿起衣架(以前用衣架打过她),她赶紧跑去了。
一天,女儿悄悄对妈妈说:“爸爸是不是不喜欢我,你要喜欢我啊!”妈妈说,其实女儿非常喜欢自己带他出去玩,每次说出去玩,总是跑得比大人还快!只是现在老是跟大人对着干,实在是无计可施,而且在爸妈的高压政策下,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家庭教育专家许家齐点评:
18个月到3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期。
探索期的孩子,正开始认识外面的世界,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也喜欢问个为什么。
尤其是父母长辈、小朋友等看到的行为、活动,孩子力所能及的,都很想、很容易去模仿。
如扫地、洗菜、看电视、玩电脑、搓麻将、购物、付款、吃零食、喝酒、抽烟、骂人等…
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冲动,仅仅是好奇而已;这个是孩子的需求。
父母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焦虑、打骂、训斥孩子,都会成为对孩子的示范,未来的人生中,常常会模仿。
一个会打孩子的父母,孩子通常会打孙子。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卖报纸的妈妈,孩子通常也会讲“现代快报一块钱”之类的话。
二岁的孩子还会问很多问题,小鸟、蜜蜂为什么会飞?
可能许多父母不了解,也未理解。可在教养孩子的时候,通常会以自己的感觉、习惯去要求孩子,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甚至以为孩子没有需求,很难从孩子的视界去看问题。
原生家庭的成员,在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感觉、需求、情绪等心里层面的需要。
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
或者怕陌生人,或者对其他小朋友攻击性很大。
“不许动”是典型的父母以自己的世界为主,忽略孩子探索需求的例子。
父母真的宝贝孩子吗?还是在物质的世界里宝贝孩子?
当你说“不许动”时,关注过孩子的心灵吗?
看到她的表情?感受她的情绪?了解她的委屈?
由于长时间的要求、多次数的忽略,让孩子内心已经累积了很多情绪了。就像气球充气,充多了,就会爆炸;水杯倒水,倒满了就会溢出一样。当她情绪累积多了,终于爆发了。
这就是许多父母说的,孩子以前都不会这样,现在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了?
我要恭喜你,你的孩子还会反抗。现在在孩子的世界里,和你是平等的,你说她,她也会说你,会回馈你,等于告诉你,我不喜欢你这样。
一个二岁的孩子,假如不会反抗,那就很让人心疼了,她可能已经没有自我了。
一个没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通常会说“妈妈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办”、“妈妈要我怎么办?”、“好的”,终于有一天你发现孩子依赖你、粘你,没有主意、没有主见,事事都要问你才敢再动手,在学校里、或者小朋友相处时,处处委屈,任人欺负而不敢做声……那时你将又无法接受那一切。
孩子需要父母疼爱,这是孩子的安全感的需要。
父母离婚、孩子不在父母身边,与孩子在父母一起成长,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安全感不同。一个被爱、被滋养的孩子,心里可能就会很健康、很宁静、对外界的反应很迅速、很机智,对待外界的侵犯也会知道如何自我保护,懂得当下的反应,而不会有太多的牵挂。
“爸爸是不是不喜欢我,你要喜欢我啊!”正是孩子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此前爸爸对孩子的行为,被孩子解读为“爸爸可能不爱我”,这样的行为多了,孩子可能就会不断印证“爸爸就是不爱我”,可能就会形成“爸爸本来就不爱我”、“我可能不是爸爸亲生的”等等幼儿决断。
反之,被父母责备的孩子,可能失去应变的能力,对事很可能会起过激反应。今后上学或许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感官失衡等。怕写字、怕动手,数字看颠倒、b和d分不清……
当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绪时,比如“愤怒”是代表孩子被侵犯时,所起的自卫反应,目的是保护自己。当她被强力压制时,知道自己抵抗不了时,就会产生“恐惧”能量,开始先天逃离。上述拿衣架的例子就是如此。
假如爸爸、妈妈能从孩子的世界去看问题,问孩子“宝贝是不是也喜欢玩电脑呀”?去了解孩子、去理解孩子,将自己的需求告诉孩子“妈妈现在要工作了,宝宝拿了妈妈鼠标,妈妈就不能完成任务了,妈妈很着急,…”、“妈妈宝宝说过了需要用,你还拿鼠标不放,妈妈很生气”之类的话,和孩子反馈你的心情、与对你造成的影响。相信孩子会愿意帮助你。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