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的解决办法
“小磨蹭”的原因并不简单
◇先天因素。
有些孩子爱磨蹭,是因为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强度不同。当神经抑制强于兴奋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表现为反应慢、不灵活、不敏捷。而当神经兴奋强于抑制时,孩子的行为则灵活、敏捷、麻利。
◇压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晚上有精彩的电视节目,可又有一项枯燥的工作必须完成,这时就会表现得磨磨蹭蹭。这种“磨蹭”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一种应对行为。这种磨蹭可以暂时缓解这种心理上的压力。
◇不成熟的行为调控方式。
孩子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行为的反思、监控和调节能力还很低。因此,对于自己的行为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他缺乏明确的认识,无法作出合理的调节。也就是说,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磨蹭,即使被提醒了也很难及时纠正。
改造“小磨蹭”有高招
第一招:理解万岁
我们成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会产生紧张情绪,需要一些时间做心理准备。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准备就更为重要了。所以,我们应当把孩子的磨蹭行为理解为,这是孩子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进而作出行为决定的一个缓冲期。
试试看,有了这样的理解,面对“小磨蹭”时你是不是会心平气和些?
第二招:做游戏
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和孩子比赛拣黄豆。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掺些黄豆,爸爸和孩子比赛谁拣得快而准,妈妈在一旁数数,数到50时,双方停止。经常做这类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做事时神经的充分兴奋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培养做事高效的习惯。
第三招:缓冲时间
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事先告诉他待会要做什么,给他一个缓冲时间,等规定时间一到,就果断地督促孩子从事下一项活动。比如,在吃饭前,父母可以先提醒孩子:“饭做好了。你可以再玩5分钟电脑,5分钟以后请你把电脑关掉,过来吃饭。”如果5分钟后孩子还是继续玩电脑,可以再发警告:“吃饭时间到了,如果现在不去吃饭,就把饭收起来了。到底是玩电脑还是吃饭,你自己想一想。”这一招的关键是,你说话的语气一定要轻柔而决断。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立场很坚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第四招:“自食其果”
“自食其果”即惩处体验法。比如,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孩子已经磨了两个小时了,还没完工的迹象。这时,告诉他:9点钟之前必须做完,到时做不完的话也不可以做了。等到了9点钟,严格执行约定。如果作业没做完,第二天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就会体验到磨蹭的坏处,也就会主动改正了。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