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学前期儿童的情绪教育

Public 小鬼当家 写于 2010-05-21

  前言

  小孩子的哭闹常被照顾者看作是「固执」,更被评论为「不乖」,因而否定了孩子们表达情绪的需要,尤其是表达负面情绪的机会。但是,基于小孩子有限的知识和词汇,他们惟有用这些原始的方式去表达情绪,因而被照顾者误解了!

  其实,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小孩子的欢笑、哭闹、发脾气等都是情感的讯号,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他们期望能藉此与别人沟通。如果小孩子的情绪得不到认同或接纳,或根本没有适当的宣泄途径,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造成日后的问题行为。

  学前期儿童充满好奇心,又爱探索,这是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情绪的好时机,也是让小孩子建立快乐人生的基础。

  学前期儿童的世界

  三至六岁的学前期儿童在体能、智能、语言、情感及社交等多方面都迅速地发展,道德和价值观念也开始建立。体能加强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能力也大大增加,但也较容易发生意外,加上孩子充满好奇心,喜欢每事问,会积极的寻根问底,令照顾者甚为烦恼;然而,玩玩具和游戏仍然是他们日常的主要活动和学习的渠道。

  这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意见。他们从倚赖而变得独立,所以显得反叛,甚至出现敌对的表现,因此会令照顾者觉得他们不听话。除此之外,学前期儿童喜爱模仿别人的言语行为,像鹦鹉学舌一样,有样学样,但又不明所以,往往令人啼笑皆非。由于照顾者就是他们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在这个阶段中,照顾者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认识儿童情绪的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力逊(E.H.Erikson)的「人生八阶」人格发展理论中,指出学前期儿童正处于「主动创造」与「罪疚感」的心理社会危机。孩子在发展主动的探索时,若得到正面的赞赏,便会增强他们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有助儿童发展健康的情绪;相反地,如果照顾者不理解孩子的探索行为而禁止或责罚他们,孩子便会产生罪疚感和失败感。若孩子常怀负面情绪,将会影响他们成长后的情绪健康。

  由于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儿童情绪发展的步伐是由雏型迈向成熟,只是成熟速度的快慢会因人而异,而成熟程度则倚靠后天的培养。儿童情绪发展不是一个自然定律,不像生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式的增长,它的发展过程较反复,会时进时退。孩子今天能够应付或控制的某些情绪,明天或许会完全倒退至无法处理同样的情绪。所以照顾者要洞悉先机作好心理准备,明白儿童会有这样反复的表现,就可以减少自己的挫败感,更能掌握孩子在情绪发展的过程中的需要。

  学前期儿童情绪的表现

  不论儿童或成年人,每个人都有情绪,只是儿童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简单和原始。要给学前儿童进行情绪教育或辅导,除了了解孩子在这阶段的发展兴趣和能力外,也要认识他们的情绪表现。

  学前期儿童的情绪幅度已相当丰富,只是表现的模式仍然以哭泣、撒娇、取闹和发脾气为主,所以照顾者确实很难分辨他们的情感需要。因此以下就让我们谈谈学前期儿童较为常见的情绪表现,好让照顾者更明了孩子情绪背后的讯息,从而作出适当的回应。

  学前期儿童常见情绪的表现

  快乐

  学前期是儿童愉快的阶段,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他们能够完成一些事情,儿童都会感到快乐。所以,只要有学前期儿童出现的地方,我们不难看到笑脸、鼓掌、蹦蹦跳、热情的拥抱,也听到哒哒的鼓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笑声等,这就是他们快乐的表现。

  兴奋

  学前期儿童有时在玩耍的过程中,因为过份投入和紧张,情绪显得有点失控,不能自制,这是由于他们太兴奋了。他们兴奋的时候,可能变得不可理喻,大叫、尖叫、大笑或大哭、手舞足动、到处乱跑,甚至会咬人、打人。

  情爱

  情爱是儿童对照顾者和亲人,或心爱的玩具、动物所流露出来的喜欢情感。他们多以依偎或拥抱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情绪。儿童需要体会爱和被爱的感受,才能懂得关心别人,这是他们发展爱心的基础。

  好奇

  学前期儿童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希望知道身边的一切人、事、物。任何新奇、特别、神秘的事物,只要他们从未接触过,这一切都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总爱每事问,他们不单只口多,有时还会手多脚多的去探索事物。这绝对不是他们“百厌”找麻烦,或故意不服从成人的指示,而实在是儿童心里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推动他们去探索研究,也驱使他们对事物敏感的反应,因而显得精力充沛及“滋事八卦”。

  好胜

  除了求知欲强之外,儿童也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喜欢炫耀自己拥有的东西,从而取得优越感和得到别人的赞赏。照顾者应多嘉许他们的良好表现,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好使儿童的好胜心得到满足。

  生气

  生气是儿童最常表现的一种负面情绪。例如:他的要求未能即时满足,他的行动受到阻止,又或者与别人争玩具,被人抢走心爱的玩物,玩游戏时与玩伴意见不一样,这些情境都会使儿童感到挫败,使他们生气。

  当生气变得强烈时,儿童会感到愤怒,而愤怒的情绪就会爆发成脾气。这时,儿童通常会嚎哭、叫嚣、顿足、在地上滚动,甚至打人、踢打东西、破坏物件等。照顾者必须适当处理,以免堕入他们的情绪陷阱,因为有时儿童会利用情绪去寻求注意或与照顾者展开权力斗争。

  悲伤

  当儿童失去某些东西、人或事件时,便可能出现悲伤的情绪。最常见的就是失去玩具,或玩具毁坏了。但有时他们会以悲伤表达其它感受,例如失望、身体不适、孤单、沈闷、生气或委屈等感受。

  嫉妒

  嫉妒是指对人的一种敌意及愤怒的心理反应。儿童的嫉妒心通常出现在兄弟姊妹之间的争宠。当父母的关心或赞赏转移至别人身上时,例如:父母照顾新生的弟妹,或赞赏邻居的小孩等,儿童便觉得自己被爱的地位已被对方抢夺了,因而感到妒忌。儿童嫉妒的表现,包括行为倒退(如尿床、吮手指等)、拒绝进食、反叛、顽皮、伪装生病或害怕,有些则会出现爱争论或说话夸张的情况,目的无非是要寻求注意。

  一般来说,嫉妒是基于儿童缺乏安全感,担心没有人喜欢自己,或者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的负面感受。

  害怕

  当儿童意识到危险的事情,又不能应付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害怕,亦即是惊慌的情绪。惊慌可以提高儿童对危险的警觉,但也会阻碍他们探索的信心。最常使儿童惊慌的情景或事物,有突然而来的响声如雷电声、警报声、陌生人、陌生环境、某些昆虫或动物、发恶梦、黑夜或黑暗地方等。他们的反应大多是大哭、躲避、跑开或逃离现场、紧张、甚至发抖等,这都是儿童求助的讯息。

  儿童拥有的情绪类别当然不只局限于上述所描写的,以上描述的只是他们较为容易辨认的情绪模式而已。其实,他们表达出来的情绪远比感受到的情绪为少,原因很简单,他们仍然很年幼,拥有的知识和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需要协助和学习,才能够辨识和恰当地表达自己复杂多变的情绪。

  培养儿童适当的表达情绪

  照顾者一定要明确地让儿童知道情绪是没有对错之分,问题在乎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否恰当而已,这样有助孩子发展健全的心理健康。在「怎样教养高EQ小孩」一书中,约翰·高特曼博士提供了情绪辅导的五个步骤,让照顾者可以有效地充当孩子的情绪教练,提高孩子的情绪智能。现在让我们从高特曼博士的情绪辅导五步骤中,归纳一些培养儿童表达情绪的方法。

  (1)敏感儿童的情绪信号

  儿童的情绪健康好比一粒种子,有待我们悉心的栽培。照顾者首先要明了自己的情绪,帮助自己时常保持情绪稳定,这样照顾者方能察觉孩子的情绪,才可以展开情绪教育的第一步。

  相信大家从「学前期儿童常见的情绪表现」的篇幅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帮助我们洞悉孩子情绪的小贴士。但一些较内向或害羞的孩子就需要照顾者特别关注才能察觉他们的情绪。无论如何,我相信耐心的沟通就是打开儿童心窗的最强钥匙。

  (2)为儿童设立情绪温室

  儿童情绪健康的小种子是需要合适的环境下才能生长,所以照顾者要为儿童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和轻松的空间,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儿童自我表达的基础。一个满有诫条、指责、批评和限制的气氛下,大多数儿童都会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否定或抑压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任何情绪,都是一个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是照顾者教导他们处理自己情绪的良机。家庭应该是孩子情绪的温室,让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下孕育他们处理情绪的技巧。家庭可以透过安排游戏和娱乐时间,例如玩大富翁、层层叠、飞行棋等,都是建立温室的一种方法。

  (3)接纳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儿童需要体会爱和被爱的感受,才懂得爱自己和爱别人。接纳孩子的感受,是帮助他们肯定自己、学习正面处理情绪的培养土。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同接纳他们的不恰当的行为表现。

  照顾者要向儿童表示接纳和肯定,就要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感受,用内心真正体会孩子的情感。照顾者不单只用耳听,更要用眼去观察儿童的身体语言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从而透视他们的情绪状况;然后再运用语言技巧去反映孩子的感受,这就是同理心的表现。

  表达同理心的方法,首先反映儿童的感受,再肯定他的价值,最后提供支持、意见或协助。以下是一个表达同理心的例子:「我想你一定很担心才会哭起来,这并不表示你不乖,现在你可能很需要别人的安慰或一些帮助。我可以如何帮助你呢?」

  (4)帮助儿童认识情绪

  除了环境气氛及父母的态度外,儿童需要明白自己的情绪,再学习描述这些感受的方式,这样才能鼓励儿童正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高特曼博士从研究得出,描述情绪的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的作用,能够帮助儿童从不安的情绪较快地平伏过来。

  帮助学前期儿童明白情绪的方法,需要一些较实质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分享。除了透过父母的同理心去反映他们的感受外,也可以透过说故事去讨论感受、角色扮演、做手工和游戏方式等,把抽象的情感概念具体的表达给儿童认识。儿童不单只学习标示情绪的词汇,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准备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便能够找出适当的方法去纾缓这些情绪。请参考「帮助儿童认识情绪的建议方法」。

  (5)帮助儿童建立宣泄情绪的方法

  儿童能够明白自己的情绪之后,照顾者必须为他们设立宣泄情绪的原则,鼓励他们适当地表达情感。一般来说,照顾者可以为儿童设定下列宣泄情绪的六大原则:

  “三不”

  (一)不可以伤害自己

  (二)不可以伤害别人

  (三)不可以破坏对象

  “三要”

  (四)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五)要选择适合的时间

  (六)要选择适合的地方

  照顾者可根据以上的原则,协助儿童想象遇上不同情绪时的宣泄方法,以有趣的图象记录这些方法和可以寻求协助的渠道,并张贴在儿童经常看到的地方,例如:儿童玩玩具的地方、睡房等,作为儿童即场的提示或有需要时的参考。请参考「以图象记录的建议方法」。

  与此同时,照顾者也要为儿童建议一些即时平静情绪的方法,例如:提议他们作深呼吸、离开现场、寻找协助、转移注意或教导儿童使用自我安慰的说话等。但这些方法需要在平常时间中不断彩排和预演,才能在需要时使用出来。请参考「协助儿童平静情绪的建议方法」。

  结束语

  俗语有谓,预防胜于治疗,培养儿童以正面的方式去表达情绪,远比日后要处理问题行为的挑战和难度轻省,期望本文为学前期儿童照顾者提供一些情绪教育的小贴士。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